目前发展较好的基于Linux的国产操作系统


随着微软对Windows XP停止更新,机关政府禁用Windows 8,国产操作系统走入了大众视野。实际上在此之前就有多款国产操作系统了,比如红旗、永中、中标普华、蓝点Linux等,但是它们由于多种原因陷入了发展困境。目前最新发展出来的国产操作系统拥有比前辈们更多的生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有Deepin(深度)、StartOS(起点)、UbuntuKylin(优麒麟)等。
这三款操作系统都是基于著名Linux操作系统Ubuntu的衍生版,其中Deepin、StartOS分别来自于当初修改优化Windows XP的著名团队“深度”和“雨林木风”,而Ubuntu Kylin则是最近在政府提倡信息安全的背景下出现的Ubuntu衍生系统。自从2008年番茄花园作者被抓事件后,国内一批原先从事XP封装的论坛社区纷纷转投Linux,并且全部选择了Ubuntu作为自有产品的开发基础。经过几年的演变,虽然有部分开发团队已消声觅迹,但也磨练出几个相当优秀的开发团队。加之国内普遍使用CentOS系列,其第8版已于 2021 年底停止更新服务了(CentOS 8 将于同年底终止维护),取而代之的是滚动版本 CentOS Stream 作为 RHEL 的下游分支于 2019 年推出,将持续排查漏洞,让上游版本更加稳定和安全。运行 CentOS 7 的服务器不会受到影响,将与 RHEL 7 生命周期并行更新;RHEL 7 将在 2024 年结束其最后一个维护周期。对于CentOS的替代方案中有哪些顶流的国产 Linux 操作系统,哪些又能替代 CentOS?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几款国产操作系统。
1、Deepin-深度系统
Deepin 原名Linux Deepin,在2014年4月改名Deepin。Deepin团队基于HTML5技术开发了的全新深度桌面环境,以及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软件中心等一系列特色软件。

Deepin是中国最活跃的 Linux 发行版,Deepin 为所有人提供稳定、高效的操作系统,强调安全、易用、美观。其口号为“免除新手痛苦,节约老手时间”。在社区的参与下,“让 Linux 更易用”也不断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这得于其商业支持公司深之度科技公司给予的坚强支持。深度 Deepin 是目前国内最好用、也是最受欢迎的一款Linux操作系统。整体而主相对成熟,用户热度也比较高。自2019年起华为就有销售预装深度 Deepin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是中国第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Linux发行版本,深度操作系统支持 33 种语言,用户遍布除了南极洲的其它六大洲。
Deepin早期是基于Ubuntu(GNOME)而开发的一套操作系统,目前也已经逐渐走出自己的道路从其桌面环境使用来看,由早期Hiweed时代的XFCE、GNOME2、GNOMEShell到现在的独立开发的桌面环境DDE;从原先的小修小改,到现在全力开发的深度软件中心、深度音乐播放器、深度截图工具等极适合中国用户口味的应用程序。因为LinuxDeepin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桌面环境,原定的版本计划也数次拖延。其发展路径已经很明显,从原先的严重依赖上游,到现在开始建立独立且兼容上游的生态环境,逐渐实现了发展蜕变。
2、StartOS-起点系统
StartOS —— 是由东莞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行的开源操作系统,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预装常用的精品软件,操作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稳定,界面美观,操作简洁明快等特点。

StartOS使用全新的包管理,全新的操作界面,是一个易用,安全,稳定,易扩展,更加符合中国人操作习惯的桌面操作系统。Linux 系统的安全,稳定是众所周知的事情,StartOS 将朝着易用的方向坚持走出自己的特色。
3、Ubuntu Kylin-优麒麟系统
Ubuntu Kylin是由中国CCN联合实验室支持和主导的开源项目,其宗旨是采用平台国际化与应用本地化融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定制本地化的桌面用户环境以及开发满足广大中文用户特定需求的应用软件来提供细腻的中文用户体验,做更有中国特色的操作系统。是 Canonical 公司与中国工信部 CCN 开源创新联合实验室开发的 Ubuntu 官方衍生版。相比原版的 Ubuntu 操作系统,Ubuntu Kylin(优麒麟)操作系统在各个方面更加适合国情、适合中国新手用户入门学习。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会对国内 Linux 的普及和推广带来广泛关注和非常积极的作用。

Ubuntu Kylin 以Ubuntu为参考,得到来自Debian、Ubuntu、LUPA及各地Linux用户组等国内外众多社区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该品牌是由Ubuntu联合中国两家具有官方背景的单位共同创建的,并使用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操作系统品牌——麒麟(Kylin)。
长期来看,Ubuntukylin或许成为与中国本土Linux厂商进行对抗的竞争者。另一方面,这对中国本土Linux厂商造成的压力,反而会进一步激发本土Linux厂商的创造力。本来国内Linux桌面市场就有内外操作系统的残酷竞争,来了Ubuntukylin这样的一个搅局者,“鲶鱼效应”的影响也会显示出来。之所以选择UbuntuKylin作为中国Linux桌面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而不是直接扶持、直接投资国内Linux桌面厂商,当初应该也有这样的考虑:避免国内Linux桌面厂商再次成为“核高基”项目大伞保护下却竞争力不足的企业。
银河麒麟 KylinOS
银河麒麟(KylinOS)原是在“863计划”和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操作系统,后由国防科技大学将品牌授权给天津麒麟,后者在2019年与中标软件合并为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继续研制的Linux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是优麒麟(Ubuntu Kylin)的商业发行版,使用UKUI桌面。麒麟软件拥有银河麒麟和中标麒麟两大品牌,形成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中标麒麟 NeoKylin
中标麒麟操作系统采用强化的Linux内核,分成桌面版、通用版、高级版和安全版等,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已经广泛的使用在能源、金融、交通、政府、央企等行业领域。

中标麒麟 Linux 桌面软件是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发布的面向桌面应用的操作系统产品。中标麒麟虽属于麒麟软件,但与银河麒麟、优麒麟等操作系统由于体制等原因,难以形成强支撑关系,生态链不稳定。
国内Linux桌面生态仍亟需完善
大家常常抱怨Linux桌面不足的地方,一为办公软件,二为即时交流工具。
办公软件。目前大部分系统都使用LibreOffice办公套件,但目前金山WPS Linux版本也是新闻不断,开发版本迭代周期频繁。相信,一旦金山WPS Linux版本推出稳定版本,Linux桌面用户(国内国外)都会倾向于使用。这样,金山WPS多平台的目标会实现,更会占领潜力无限的Linux桌面市场。近期也有谣言传微软将于2014年推出Linux版本Office版本套件,这极有可能成为现实。微软虽然把Mac OS作为竞争对手,但也推出了 Mac 版本的 Office。微软当前在移动和硬件探索方面的受挫,使其已经不敢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潜在市场的机会。
即时交流工具。虽然在Linux桌面下有太多的替代工具,但请记住:这是在中国!Gtalk虽然成为高级Linux桌面用户常用工具,但在普通用户来说,仍然感情上无法接受。不得不点名:QQ。QQ for linux已经沦为烂尾工程。众多平台上的QQ更新不断,唯独QQ for Linux 多年不更新!希望“有关”部分或已经与搜狗输入法达成开发合作的Linux Deepin来与腾讯公司积极沟通,让QQ for Linux复活。关于QQ已经无力吐槽。正如小贝纹身所言: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腾讯看你的了。
国产操作系统涌现,仅三家版本迭代超15年
伴随“东数西算”、“新基建”等利好政策,“国产操作系统”迎来新发展大潮,市面上一时涌现出十多款“国产操作系统”。但这些国产操作系统很多诞生时间不长,持续版本迭代超15年的仅中科方德、统信UOS、银河麒麟三家。业内人士表示,国产操作系统要充分实现商业应用适配优化,至少需磨砺10年以上。
国产操作系统大爆发
红旗Linux、中标麒麟、共创Linux、中科方德OS、凝思磐石、新支点、深度Linux、Start OS、思普操作系统、统信UOS、云针OS、鸿蒙OS、YunOS、OpenCloudOS……
上面这些软件名称不尽相同,但却有统一的称呼——“国产操作系统”。从智能手机到桌面电脑,可通过网络查询到的“国产操作系统”至少有15款。
为什么短时间会出现众多国产操作系统?行业人士李经理介绍,操作系统作为链接硬件与应用的关键平台,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众多公司正不断涌入该赛道,争夺新“风口”红利。但好用的操作系统,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来吗?今年5月中,经过近一年验证,微软才发布windows 11 稳定版。除操作系统,在5月25日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上,微软还公布最新“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工具包,可让开发者实现“点下鼠标草图变App”。
“对微软这样的行业霸主,争夺目标更多是应用和硬件开发者。”李经理说,微软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支撑着庞大应用开发体系,让商业应用开发公司始终与其捆绑。反观大部分国产操作系统,对商业化应用支持则一直略显匮乏。“国产操作系统大部分都是基于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的发行版。基于Linux开发没问题,关键国产系统有无吃透Linux内核,以及是否充分投入资源进行商业应用适配。”
迭代15年仅三家厂商
充分的商业应用适配与Linux内核解析,没有10年以上积累,厂商很难实现。粗略统计,在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中,持续迭代发布15年的仅中科方德、统信UOS、银河麒麟三家。
中科方德

方德操作系统技术团队相关工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中科方德拥有成熟完善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产品线,提供云计算、高可用集群软件等工具,重点服务于电子政务、通信、金融、科教文卫、交通等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数十个省市,方德OS商业应用适配数量居行业前列,对大型工业设计仿真等行业软件兼容性较好。
方德桌面操作系统采用了符合现代审美和操作习惯的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友好,易于原Windows用户上手使用。其基于核高基重大专项安全加固内核成果持续优化和发展,适配海光、兆芯、飞腾、龙芯、申威、鲲鹏等国产CPU,支持x86、ARM、MIPS等主流架构,可良好支持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及嵌入式设备等形态整机、主流硬件平台和常见外设。
统信UOS
统信UOS是由国内多家领先厂商联合成立,总部设立在北京,同时在武汉、上海等地设立了地方技术支持机构。统信UOS产品体系:统信桌面操作系统、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统信专用设备操作系统。其桌面操作系统可以满足轻度办公,UI较好,但大型专业应用与软件支持还显乏力。
统信软件(UNIONTECH)推出的UOS,又称“统一操作系统”,UOS 除了面向大型组织外,还推出了面向广大消费者的 UOS 个人版,每一位普通用户都能将它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UOS软硬件生态建设方面,既能享受到从Deepin继承来的红利,又有更强的动力去推动更多合作;相较于Deepin的另一大优势是,UOS已经开始了x86架构以外的CPU架构适配工作,例如Arm架构、MIPS架构、SW架构等,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对龙芯、鲲鹏、海光、飞腾、兆芯、申威甚至海思麒麟这些国产CPU的支持。
龙蜥操作系统 Anolis OS
Anolis OS 采用 Linux kernel 4.18 (简称 RHCK )、gcc 8.3、glibc 2.28 保证了与 RHEL/CentOS 100% 兼容,同时支持由 OpenAnolis Cloud Kenrel SIG 研发的 Linux Kernel 4.19 LTS 提供社区最新创新成果。特点如下:
100% 兼容 RHEL/CentOS Linux 8;
支持 x86_64 和 aarch64 架构及飞腾、海光、兆芯、鲲鹏等芯片,适配 x86 及 ARM64 主流服务器硬件;
支持 Linux Kernel 4.19 LTS 版本并同步上游社区最新成果,帮助用户及时获得开源社区创新红利;
支持开源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OceanBase;
支持安全容器 Kata Containers;
支持开源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 for PostgreSQL;
基础应用组件升级;Python 3.9/SWIG 4.0/Subversion 1.14/Redis 6/PostgreSQL 13MariaDB 10.5;
工具链升级;GCC Toolset 10/LLVM Toolset 11.0.0/Rust Toolset 1.49.0/Go Toolset 1.15.7;
提供 CentOS Linux 到 Anolis OS 迁移工具,帮助系统及应用的顺滑迁移;
龙蜥操作系统定位于服务器市场,支持x86、ARM等多种硬件架构和计算场景。是基于阿里巴巴十年自研操作系统,大规模实践 CentOS Linux 替换迁移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是 CentOS 替代首选。
OpenEuler
openEuler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 Linux 发行版平台,将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的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2019 年 9 月 18 日,华为宣布 openEuler 开源,同时 openEuler 开源社区正式上线。它是兼容 CentOS 的国内主流开源操作系统之一,相较 CentOS 对核内关键功能如进程调度、内存管理、IO读写进行了深度优化,同时在核外构筑了容器 iSula、虚拟化 StraitVirt、机密计算 SecGear、毕昇 JDK 等特性。
红旗 Linux
2000年,在孙玉芳的牵头组织下,中科红旗成立,并研发出红旗Linux。目前包括桌面版、工作站版、数据中心服务器版、HA集群版和红旗嵌入式Linux等产品。红旗Linux是中国较大、较成熟的Linux发行版之一。红旗Linux 是曾经中国 Linu x行业的巨头,后经历了一些风波,现在仍是一支不可小视的中坚力量。
Alibaba Cloud Linux
是阿里云基于龙蜥社区(OpenAnolis)的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打造的操作系统发行版,在全面兼容RHEL/CentOS生态的同时,为云上应用程序提供安全、稳定、高性能的定制化运行环境,并针对云基础设施进行了深度优化,打造更好的云上操作系统体验。目前发行版本为Alibaba Cloud Linux 2与3。
支持的实例vCPU范围为1 vCPU~768 vCPU。
支持的实例内存范围为0.5 GiB~12288 GiB。
不支持非I/O优化实例。
适用于各种云场景工作负载。例如数据库、云原生容器、数据分析、Web应用程序,以及生产环境中的其他工作负载。
TencentOS Server
又名 Tencent Linux,简称 TS 或 tlinux,是腾讯针对云场景研发的 Linux 操作系统,提供特定的功能及性能优化,为云服务器实例中的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及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CutefishOS
它是一款基于 Ubuntu 的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其特点是注重简洁、美观和实用性,希望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界面设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并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它是一个开源项目,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参与协作。其目标是“做更好的桌面操作系统”。为此,开发者使用 KDE 框架、Qt 和 KDE Plasma 5 构建一个新的桌面环境'CuteFishDE',似乎还借鉴了深度操作系统(DDE)、MATE 和 JingOS。
纵观行业,国产操作系统好不好的评判标准,以从最早界面是否美观,上网能否流畅等轻度办公需求,转变为能否支持大型和专业商业应用软件运行的全面办公要求。这给国产操作系统提出新挑战,但也带来新的机遇。
2022年6月消息,操作系统生态的网络效应与先发优势存在,颠覆难度可想而知;不过从目前来看,5000万台国产电脑要替换,某种程度上也是PC操作系统的机会。在PC领域的操作系统市场格局来看,基本上是被苹果的MacOS+windows垄断的,目前在国内,Windows的市场份额高达90%,Windows操作系统依然具备强大生命力,不出意外,在PC消费者市场,微软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引领PC行业操作系统的迭代与进化。
国产操作系统现状:玩家渐多,格局渐成
在PC操作系统领域,在苹果的MacOS与微软windows之外,linux有5%左右的份额。从当前PC国产系统的现状来看,都是基于Linux开源,因此也在这5%之中。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Linux桌面操作系统出货量首次超过5%,中国主要Linux操作系统公司的研发人员规模,已经超过Ubuntu、SUSE,位居全球前三。预计到2025年,中国Linux操作系统出货量将超过20%,中国市场整体占有率超过10%。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乐观的预测,实际情况如何,还要看未来市场格局的演变。
基于Linux内核开源,还存在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认为,由于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研发的,本质相当于是换皮换主题。但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和Unix的操作系统,Windows的内核是脱胎于MS-DOS、苹果iOS是来源于Unix。安卓也不是谷歌从0开始写的代码,它基于linux内核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后被谷歌收购。

图源:未来智库
因为开源的Linux只是个内核,内核代码很关键,但只是操作系统很小的部分内容。一款桌面版Linux要写驱动程序、资源管理程序,UI实现等,需要有一整套的知识体系框架、编程接口、编程语言等,通过不断的升级与软硬件适配,完成人机交互的重构与优化,形成独有、自主的系统框架。当年微软就是在 MS-DOS 的基础上,一改原有的命令行界面,采用了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改进人机交互方式,简化了操作,降低了价格,打开了PC领域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如果是基于Linux定制一款操作系统,并在适配软硬件及生态方面做好,那么完全可以称作是国产操作系统。
事实上,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要追溯到2001年,彼时国防科大、中软、联想、浪潮、民族恒星等产业界与学界力量共同推出了最早的商业闭源操作系统——麒麟操作系统(Kylin OS),这可以称得上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款国产操作系统(也可能是基于BSD换皮的)。发展到今天,国内当前基于Linux开源做的操作系统,有中科方德、优麒麟、银河麒麟、COS操作系统,中兴新支点、统信UOS、深度Linux、一铭Linux、思普、华为鸿蒙等操作系统。整体来看,玩家逐渐变多,格局渐成,从技术到能力层面,在逐步发展之中,但核心短板——生态欠缺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内的操作系统之中,deepin是在个人计算机市场商用较早的一款,中文名“深度操作系统”,由武汉深之度公司研发。2019年,deepin操作系统被安装在华为MateBook 14等笔记本电脑,它带有免费crossover授权,同时也保留了Linux的所有传统命令功能。部分业内用户使用的反馈是,图形界面美观,但运行操作卡顿是一大痛点,软件生态不完善,软件更新与下载太慢,办公体验勉强能应付,甚至设计绘图系也有对应的软件,但当前体验还无法与Adobe和Autodesk系相比。
而统信UOS是一款与Deepin有一定关联的国产操作系统,它是由中国电子集团、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在内的多家中国操作系统企业自愿发起并共同打造,可以说,UOS是由Deepin演变而来的,Deepin同样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
而UOS专业版面向特定市场——政企机关市场、国企、金融机构等,支持华为海思、飞腾、兆芯、龙芯、海光及申威等 CPU,当前阶段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办公相关,与之对标的是windows政府采购版本或windows企业版。甚至基于操作系统的生态切换与数据迁移,推出了彩虹迁移软件平台,帮助企业平滑过渡。
2022年南京研维与清华同方发布的纯国产电脑用的就是统信UOS系统,而在软件层面,目前已涵盖微信和QQ等常用应用程序。整体而言成熟度和应用程序生态还不够完善,但勉强能支撑政企市场的基础应用。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也是主要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之一,可支持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及嵌入式设备等主流硬件平台和常见外设。该公司的技术团队相关工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其桌面操作系统同样适配海光、兆芯、飞腾、龙芯、申威、鲲鹏等国产CPU,支持x86、ARM、MIPS等主流架构。据其官网资料,方德桌面操作系统已应用于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电信等领域。据说方德桌面操作系统预装了软件中心,已上架运维近几千款国产软件及开源软件,学的是苹果App Store的路子,但目前来看,软件数量规模还是偏小,软件生态还有待成熟。
优麒麟也是国内主要Linux操作系统之一。优麒麟成立于2013年,是系统开发商Canonical、工信部旗下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和国防科技大学三方成立非营利性组织 CCN 开源软件创新联合实验室启动。资料显示,在2013年 4 月,优麒麟首个 13.04 版本正式发布,面向全球免费下载并开放所有源代码,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19个版本,下载量超过3800万次。指令集方面,优麒麟支持RISC-V、x86、ARM。
回到PC端,在2021年4月,优麒麟20.04 LTS Pro版本正式发布,引入了双内核解决方案:集成最新Linux 5.10 LTS 版本内核,同时还提供Linux 5.4 LTS版本内核。这种双内核的设计优势在于既可以使用Linux 5.10 LTS 版本内核提供的最新的特性,同时又通过老版本的Linux 5.4 LTS 内核来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是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业内关注度最高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而时至今日,鸿蒙也应用于手机、PC、智能手表、电视、汽车等物联网设备上了,手机已经覆盖了2.4亿多台,而物联网生态设备超过了1.5亿台。当前业内对鸿蒙操作系统在PC市场领域深度扩展的呼声很高。鸿蒙作为面向全场景的物联网OS,采用了微内核架构,拥有可扩展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可适配不同的硬件终端,打通PC、手机、物联网等等之间的壁垒。
也就是说,它可以跨场景使用,有效地应用于电脑端和移动端。不过目前华为自己的PC产品还是搭载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无论是品牌知名度、技术体系、操作系统底层能力的完善,华为鸿蒙相对于其他国产厂商都有一定的优势。鸿蒙操作系统在物联网领域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与设备基础,借助政企市场,深度扩展PC市场,强化在PC领域的存在感,或许是华为接下来可以考虑的方向。
短板与机会:国产操作系统的另一种可能
如果说在PC个人消费级市场,基于Windows成熟的软硬件生态而无力与之竞争的现实,那么在国产政企市场庞大的电脑替换需求引发下,有了另一种可能性。在过去,面向消费者市场,因为Windows的体验与生态规模已经成型,厂商为了寻求更好的产品体验,国产操作系统没有机会,尤其是一个操作系统要壮大起来,没有规模化的硬件支持是行不通的。如今,政企市场的国产电脑替换诉求,是基于对于底层安全信息与基础办公业务自主掌控、不受外部厂商约束的一种需求,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庞大市场。这意味着规模化的硬件基础有了,而 相对于C端个人消费者,政企市场又是一个稳定的企业级大市场。
从目前来看,统信、优麒麟、Deepin等一众系统大部分主要面向企业商用,并在稳定的基础上提供维护、支持和解决方案。其实与政企市场的操作系统需求匹配度非常高,借助国产替代的机会,其实有利于推动建立一个内需型、内循环的应用软件市场。目前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国产桌面操作系统没有MacOS那样统一、稳定的商店,也没有Windows那种灵活、易用的软件底层架构。在易用性与软件的稳定性上不如Windows,生态成熟度差距也是肉眼可见。
像统信UOS、Deepin、鸿蒙等如何将基础软件从“勉强可用”发展到“好用”, 关键在于,在底层架构上基本达到可用标准之 余,如何利用国产政企市场PC替代的契机,推动硬件生态规模,并 吸引软件开发者入驻,带动 应用生态的繁荣, 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让开发者获利。有业内人士表示,国产操作系统如何让开发者有效获利,桌面端可不可以组合应用自由分发+统一商店+创作激励等刺激使用模式呢?
因此,对于国产Linux系统来说,下一阶段的目标应该是提高自己在核心软件上的贡献度,把握PC软件生态发展的方向。
从目前来看,PC的软件生态有一种逐年荒芜之感,整体的生态环境已经远不如移动端繁荣与易用了。或许经历过PC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当前在PC端与移动端都适用的主流软件——从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电商软件,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B站、爱优腾等视频软件,再到各大银行软件等主流软件的移动端的体验普遍要超过PC端,重要功能升级也主要体现在移动端。此外,办公生产力升级也更加强调逐移动端的表现,企业微信、钉钉、飞书、腾讯文档的使用,在移动端的比例越来越高。
PC软件生态当前已经到了停滞不前的阶段,这其实是国产操作系统发展PC软件生态的一个契机,操作系统厂商如何移动端的优势和生态与PC端整合升级,带领PC行业的创新与升级,其实是值得国产厂商思考的。当然,操作系统的生态要求更为复杂,要有有自己的芯片指令集,关联到CPU与硬件等一系列进程,目前国产芯片有龙芯、兆芯、飞腾、海思麒麟、中电科的申威芯片等,有两大完全自主的指令集——申威SW64和龙芯的LoongArch。但由于这些都不是主流芯片,国产PC产品整体还是无法摆脱对国外指令集的依赖,国产PC端芯片产业已在逐步发展中,但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战略层面,这种国产替代采购其目的在于鼓励国产厂商攻克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在理论上,国内主流PC操作系统都有分羹的机会。如何抓住这次机会,摸索找到另一种可能性的方向,考验各家的智慧。总的来看,操作系统市场的多年酝酿,再起风云的时间节点或许已经到了。
在罗奇奇的oschina空间发现一篇类似盘点文章《到底都有哪些国产的开源操作系统》。
中国很多信息技术产业的落后,是在单机时代积累下来的。
在计算机技术公认的四个发展阶段里,电子管时代与晶体管时代诞生了雷明顿兰德与IBM,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诞生了英特尔、惠普、戴尔;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诞生了苹果、仙童半导体和硅谷……相对应的,中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个前半生的IT巨头企业数字,其实是0。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起于1995年,且从一开始就发展极为迅猛,在启蒙时间上和欧洲、日本、韩国基本同步,甚至还要领先一些。而美国虽然是互联网的起源国家,但其大规模社会化和商业化,也是在1990 年之后的事情了,顶多比中国早了3 ~ 5 年。所以从历史发展的断代上来看,造成中国在一开始缺乏国产信息基础设施软硬件的根源,还在于我们在计算机单机时代,乃至更久远的大工业时代,都落下了太多的功课。
做软件比芯片还难吗?
事实是,绝对不比芯片更容易。这是一个需要巨量资金和巨量时间投入的领域,比芯片还像一个巨型吞金兽。
微软在1985年推出Windows1.0,7次系统迭代之后才在2001年12月推出了真正具有统治力的Windows XP,Linux和FreeBSD都是基于Unix开发的,稳定之前都经历了十几年的迭代和更新。从代码量看,Linux内核发展了30年,才有了2780万行代码,而Win7有5000万行代码,这还是精简后的结果。金山开发WPS的时候,写了三年,才写了150万行代码。这就是为什么操作系统是真正的大公司游戏,Windows和Android,都是微软、谷歌这样的巨头在主导,Linux最著名的发行版叫做Ubuntu,很多人拿来和Deepin比,但Deepin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创始人刘闻欢的个人资金在支持,而Ubuntu背后是1999年就把公司买了5.75亿美元天价的南非亿万富豪马克·沙特尔沃思。
大家都知道CPU行业主要由Wintel与AA两大生态体系主导。一是基于 X86 指令系统和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Wintel 体系,二是基于 ARM指令系统和 Android 操作系统的 AA 体系。但这里面涉及到的微软,英特尔,ARM,全部都诞生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起步之前,只有Android背后的谷歌,算是和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时代的产物,但其背后所积累下来的资源和生态体系环境,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和手机系统不一样,作为移动终端,手机上的App往往是更加轻量的级别。没有配套的影响,并不算特别致命。而PC更多是生产力工具,不同工作有不同,但又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需求。比如做芯片设计要用EDA软件,但是EDA软件不能在统信UOS上运行,那么所有相关从业者天然就淘汰了统信。做建筑的不能在统信上用CAD,那这个行业的人想吃饭,就不能用这个系统。而偏偏EDA和CAD也缺乏国产替代,海外厂商对国产系统的适配必然是不够积极的。
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问题甚至还要再致命一点,你芯片用的是别人的,人家不支持你这个系统架构,或者反过来别人的系统架构不支持你的芯片,到底谁来让步?所以在PC端和服务器领域的操作系统,生态的问题相比手机端系统的生态问题,甚至更为致命。而操作系统本身,甚至只是中国信创产业的其中一环。所谓信创,就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际上是个非常大的概念,基本分了四个模块: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
基础硬件的典型代表比如CPU、内存、服务器;基础软件最典型是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行业应用软件则主要是我们以前提到过的各类工业软件,比如用于芯片设计的EDA,用于建筑设计的CAD等;信息安全则是从软件到硬件都要覆盖的一套完整体系。这四大模块之间,几乎是环环相扣的。而中国错过的IT启蒙时代,导致我们在这个IT版图上的大多数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缺陷。
在本就已经近乎难以逾越的时间、精力、资金长期投入之外,这种环环相扣的生态建设,和其背后隐含的从海外主导的体系,到国产主导体系的巨大的迁移成本,这才是自主操作系统,乃至整个信创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其解决绝不是某一个产业的单点突破,而必定伴随着整个软件生态的崛起。
中国桌面操作系统发展回顾(转自热点科技)
你用过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吗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也许你曾凭着兴趣体验、了解过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知道有“麒麟”、“统信”、“红旗”等国产操作系统,但现在使用的却是Windows或macOS操作系统。事实上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起步也并不算晚,从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国家就研发出第一款具有自主版权的通用操作系统,但为何如今我们很难看不到身边有人使用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呢?回顾过去发展的几十年,或许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从CCDOS到真正自主可控
把时间推回到1973年,这一年北京大学与“738厂”联合研制的集成电路与计算机150横空出世,这台计算机不仅是国内研发的首款实现每秒百万次运算的计算机,同时它还运行了中国第一个多道运行操作系统。而负责开发150机多道运行操作系统的杨芙清在1981年又率队成功研发出240机操作系统,240机操作系统也成为了国内首个全部使用高级语言书写的大型操作系统。

左一:杨芙清
虽然150机以及240机操作系统都算比较成功,但它们都是面向能源国防等行业,和民用市场沾不到什么关系。而同样是在1981年,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微软,以五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到了86-DOS版权,将其更名为MS-DOS。微软同年还与IBM合作,在IBM出售的PC上安装MS-DOS以此来捆绑销售系统,就这样MS-DOS很快被推向消费者市场。

随着IBM PC的风生水起,1983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把生产IBM PC兼容机作为我国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当时摆在大家面前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当时市面上的各类DOS系统都没有显示汉字的功能,怎么办呢?总不可能寄希望于IBM或微软来帮忙,只能自己开发!
接下这项艰巨任务的是曾经的新浪网总工程师严援朝,他带领团队用着配备128KB内存、160KB软驱的IBM PC,并且也是全所唯一一台PC,开始了汉字操作系统的研发。谁曾想拿到PC的第一天,队员就因为忘接变压器而烧坏了电源,就这样严援朝又过了快一个月之后才拿回PC,而这时距离组织要求的系统完成时间只剩下2个月左右。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夜兼程的努力,在1983年的8月,严援朝率领团队完成了国内第一款PC兼容机的中文操作系统,并且其命名为CCDOS。CCDOS更有意义的地方还在于公开了源代码,为后续更多的中文操作系统提供了借鉴,而后来市面上西山CCDOS、CCDOS2.13、UCDOS等中文操作系统的出现迅速占领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了国内个人电脑的普及。不过虽然各种中文操作系统蓬勃发展了起来,但其运行依然基本都是在MS-DOS系统之上,依然有着哪一天会“全军覆没”的危险。
时间来到1989年,这一年时任机电部副部长曾培炎出国访问时,偶然了解到巴西开发出了一款基于Unix名为COBRA的操作系统,于是回国后也很快组织有关部门与专家研讨。很快,大家就达成一致,无论是基于当时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还是为了保证国家信息产业的安全,中国都应该去开发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这一次临危受命的是中国计算机服务总公司与中国软件技术公司,而为了保证操作系统能够取得自主版权,研发人员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在进行设计编码时,开发人员不能够接触相关的引进技术,防止出现过于相似的问题,另外在系统研发完成后,还要经过电子工业部以及中科院院士的评估,去确认操作系统是否达到标准。
就这样,在各方的努力下,一款名为COSIX的基于Unix的中文开放式操作系统被研发出来。COSIX后来共推出COSIX V1.0、COSIX V1.1、COSIX V1.3、COSIX V2.0、COSIX V2.1等多个版本,在很多方面都将国产操作系统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由于在生态端,COSIX操作系统没有足够多的软硬件支持,因此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再加上Windows 95的发布以及Linux进入中国成为众多操作系统厂商的主流选择,COSIX操作系统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千禧年。
来自外部的压力,国产操作系统迅速发展
199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架构的支持,而且带来了更为使用的桌面图形用户交互界面,后来Windows 95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也让微软下决心抛弃MS-DOS。

微软抛弃MS-DOS最紧张的是谁?自然是上面我们聊到的以MS-DOS为基础的各种国产中文操作系统。从Windows 95再到Windows 98,这期间各种国产DOS逐渐式微。相信大家如今都还记得朴树那首《New Boy》里的歌词“轻松一下,Windows 98”。朴树轻不轻松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时的国内的操作系统行业绝对不轻松。也是在《New Boy》发行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了,北约在战争中运用到的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信息战武器系统也给我们上了一课。也正是因为科索沃战争,时任科技部部长指出我们国家的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缺芯”指的是缺少自研芯片处理器,而“少魂”自然指的就是缺少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

在内部环境与外部压力双重因素的重叠下,1999年也成为了国产操作系统爆发的一年。当然这一年国产操作系统能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是要得益于此前有Linux开源兴起进入到中国,许多开发者被Linux更好的兼容性与易用性吸引,纷纷从Unix专向Linux。
1999年,国内就涌现了Xteam Linux 1.0、蓝点Linux 1.0、红旗Linux 1.0以及中软Linux 1.0等Linux操作系统。在这种以Linux为潮流、支持国产化的氛围下,这些操作系统确实在短期内留下了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格外突出的是蓝点。

当时的蓝点积极与长城电脑、厦华三宝、TCL等国内PC厂商合作,在这些厂商新推出的产品中预装蓝点Linux,短短几个月后,蓝点便迅速成长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中文Linux操作系统厂商,月出货达到十几万套。而在2000年,蓝点还成功实现在美国otcbb市场借壳上市,股价在首日便飙升至22美元,市值超越4个亿。有意思的是蓝点与当时另外一家同样以企鹅为标志的企业——腾讯,在同一楼办公,据说马化腾当时还到蓝点吃过烤乳猪,并且以超越蓝点为奋斗目标。
2000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国产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多方面给予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政策优惠。而政府与PC厂商也开始优先去采购正版的国产软件,比如2001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将橄榄枝抛向了红旗Linux以及中软Linux,而联想以及戴尔惠普等PC巨头也因为微软Windows高昂的价格转而选择国内Linux系统。

虽然Linux这边在国内发展火热,但是发展的时间毕竟还太短,层出不穷的国产Linux操作系统在众多技术方面不仅标准不一,更要命的是适合普通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也很少,因此许多普通用户在拿到电脑之后,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安装盗版的Windows软件。在一些文章报道里,甚至有提到即使是在一些政府部门,国产Linux操作系统也只是应付检查,检查一过便换回Windows操作系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盗版Windows系统大行其道,后来也诞生了雨林木风、番茄家园、深度XP等大名鼎鼎的盗版系统。后来这些盗版系统的创始人被微软一纸诉讼送进了监狱,而有的则华丽转身成为国产操作系统的新明星。
总的来看,1999年之后的几年,国产操作系统野蛮生长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虽然没能够打赢强大的Windows,但也为后来的国产操作系统留下了星星之火。
微软的自大与国产操作系统的重新洗牌
有人说盗版Windows为微软打下了中国市场,微软通过盗版Windows让中国用户养成了使用Windows系统和软件的习惯,再也离不开Windows。这句话说的对不对暂且不论,但可以确定的微软可能在某一时刻真的当真了,真的认为中国用户离不开Windows。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而就在北京奥会员举办期间,人们享受各国运动员高超竞技水平之时,番茄家园的创始人洪磊却因为发布盗版Windows牟利被带走调查。在2008年年底,洪磊以及其背后的广告主孙显忠都蹲进了监狱,而其它盗版Windows论坛看到洪磊的下场后,纷纷关闭或转型。
按理说,微软打击中国市场的盗版Windows是在情理之中,但因为正版的价格过高,很多用户还是对微软打击盗版Windows心有不满。不过微软似乎并不在意盗版Windows软件的用户,并且还要一并制裁。当时的微软出了一招昏招,那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使用盗版Windows软件的用户桌面每一小时就会出现一次纯黑背景,这也被称为微软黑屏事件。

针对微软黑屏事件,时任国家版权局局长曾发表过一番言论,他表示:“知识产品保护的水平应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赞成一些国家和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活手段进行强保护,谋取自己的利益,而使其他多数国家多数人受到损失。”
很显然,即使是国家版权局,对于微软把盗版Windows用户桌面变黑色的做法也并不支持。而黑屏事情的发生,也让更多人在继阿富汗战争之后,又一次想到了国家安全的问题。不同的是,上一次我们还置身事外,而这一次国内的众多用户已经被微软轻松拿捏,如果微软想,那收集你装着Windows系统电脑里的信息,或远程施法让你什么都做不了也是极有可能的。
在微软黑屏事件之后不久,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的通知》,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其他配套资金将为基础软件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
那么同时期的国内操作系统软件行业是怎样的局面呢?首先早前辉煌的蓝点错误判断市场形式,放弃了操作系统而专向了嵌入式应用开发,早已销声匿迹;中科红旗这时的发展势头不错,保持着中国市场Linux市场第一的位置,2009年红旗Linux操作系统桌面版等产品还获得了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证。也是在同一年,中科红旗还与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方德联合成立了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项目总体部,共同承接了“核高基”的部分课题。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与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方德的合作,竟也成了后来中科红旗倒下的导火索。2013年年底中科红旗员工拉起维权横幅,指责中科院研究所未能承诺支付核高基专向配套资金,从而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当然,中科院软件所也有自己的反驳理由,虽然员工们并没有被说服,但中科红旗的清算公告最终还是在2014年2月10日被公布出来,红旗倒了。

相较于红旗,麒麟操作系统虽然前期几经波折,但走得更远一些。2006年,银河麒麟整合了mach、FreeBSD、Linux、Winodws四种系统优势正式被研发出来;2009年,在“核高基”东风的推动下,银河麒麟3.0开始使用Linux作为内核;2010年,中标Linux与银河麒麟合并为中标麒麟,开发军民两用操作系统;2014年,天津麒麟成立;2019年,天津麒麟与中标软件合并成立为今天的麒麟软件。麒麟软件目前拥有银河麒麟、中标麒麟以及星光麒麟三大品牌,并且在2020年发布了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在红旗倒下之后,麒麟操作系统接过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大棒。

在大企业你追我赶之下,一群民间大神——Deepin团队,也开始开发Linux Deepin系统,Deepin项目在2008年发起,并在2009年发布了以Linux Deepin为名称的第一个版本。2011年,团队获得投资,武汉深之度科技成立,2014年4月Linux Deepin更名为Deepin,也就是“深度操作系统“。

2019年,武汉深之度科技与诚迈科技联合成立了统信软件,并且推出统信UOS操作系统品牌。武汉深之度继续发行Deepin社区版本,面向社区用户,而统信UOS则面向商业用户,相当于Deepin的商业版。

统信UOS V20(1060)桌面系统截图
也许是因为社区文化比较浓厚,虽然Deepin不是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之中资历最老的,但从民间走出来的Deepin却更适合消费者市场,华为在2019年发布的笔记本产品中便选择预装了其操作系统。而就在2023年年中,统信UOS V20(1060)桌面系统也正式上线。
除了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在2010年华为也推出了面向服务器市场的EulerOS,中兴新支点也研发了NewStartOS。2019年,openEuler开放源代码,而2022年中兴新支点则与麒麟联合打造了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openKylin。

相较于2000年前后,如今的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是另一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麒麟、统信、中科方德、中兴新支点等系统覆盖了桌面与服务器市场,并且软件的应用生态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相较于Windows生态仍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如今再上手国产操作系统,至少基础的社交通讯、办公及娱乐软件倒是都有了体验保证。比如统信的桌面操作系统的应用商店目前已经上架800多款应用,适配超过600款桌面商用软件,而且通过Wine技术,能够无缝迁移Windows的常规应用。
此外如今众多的国产操作系统还有另外一大特点,那就是支持x86、ARM、MIPS等架构,兼容了更广泛的处理器平台。虽然国产操作系统要自主研发、自主可控,但我们也从不搞封闭,目前国产操作系统不仅能够运行在龙芯、麒麟、兆芯、鲲鹏等国产处理器平台上,并且也在努力适配最新的Intel、AMD等平台,主动去开放拥抱更广阔的市场,毕竟经过市场考验的才更有竞争力。当然除了软件生态的完善和适配更多处理器平台,落实到用户安装使用的细节上,软件驱动难查找、缺失、打印机等外设难兼容使用的问题,其实也是国产操作系统目前需要重视去解决的。我们此前曾做过一期国产装机体验视频,当时某个硬件驱动的查找与安装,就让我们头疼不已,我们也是期待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与众多硬件厂商能够尽早优化这些问题,先让用户能够顺利安装上系统与驱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个入门门槛。
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历程带来的一些思考
回顾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也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从这个过程中也不难看出国产操作系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首先就是政府支持不可少,但要更精准。面临Windows与macOS操作系统在桌面市场的垄断,国家对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扶持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家的支持往往也会面临粥多僧少的问题,资源分摊得太多,对需要支持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来说就吃不饱。如何真正扶持到需要扶持的国产操作系统,做到精准“扶贫”,避免部分企业骗补助,是政府所要甄别的。
另外国产操作系统如今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虽然说并非新的操作系统没有扶持的必要,但目前国产操作系统普遍面临的难题还是在应用生态层面,如何帮助更多的硬件厂商去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如何让用户数量多的软件厂商愿意去开发适配国产操作系统,也是政府在一定层面上可以通过政策去引导的。除了政府的支持,企业自身的发展选择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资本运作获得进一步发展,但企业是否会被资本裹挟,发展路线是否会被资本而左右,也是企业本身需要警惕的。最后,虽然前文一点都没提,但毫无疑问国产自研芯片的发展也是对国产操作系统有着重大影响,毕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微软与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便是最好的例子。但龙芯(LoongArch)、兆芯、鲲鹏等国产芯片谁又有机会成为我们自己的“Intel”、“AMD”呢?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时常会觉得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是真难。面前有Windows这样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而桌面软硬件生态不够完善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用户不够多导致软硬件厂商不去适配的恶性循环上演了这么多年也依然存在着。我相信在诸多明知前路困苦,但仍愿投身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产操作系统会逐渐强大,慢慢成长起来。
关于Qt国产化系统的几点小结
2022年2月消息,随着国产化的兴起,各种国产系统和国产数据库等逐渐进入开发者的世界,科普几个要点:
- 中标麒麟neokylin基于fedora。
- 银河麒麟kylin早期版本比如V2基于freebsd,新版本V4、V10基于ubuntu。
- 优麒麟ubuntukylin就是ubuntu的汉化版本。
- deepin基于debian。
- uos基于deepin或者说是deepin的商业分支。
- ubuntu基于debian。
Linux界主要分两种内核系统,debian(ubuntu、deepin、uos、银河麒麟kylin等)和redhat(fedora、centos、中标麒麟neokylin、中兴新支点newstart等),分别对应apt-get和yum安装命令(软件包分别为deb与rpm)。绝大部分的linux系统都基于或者衍生自这两种系统。另外发现国产的应用系统非常喜欢使用QT来开发应用,难道是因为C++的程序员较多的原因,还是跨平台支持更优异?
- 理论上基于同一种系统内核的,在其上编译的程序可以换到另外的系统运行,前提是编译器版本一致,比如都是gcc4.9,在ubuntu14.04 64位用gcc4.9编译的Qt程序,是能够在uos 64位上运行的。
- 高版本编译器的系统一般能够兼容低版本的,比如你用gcc4.9编译的程序是能够在gcc7.0上运行,反过来不行。为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尽可能兼容更多的系统,尽量用低版本的编译器编译程序代码,当然也要程序代码语法支持,比如c++11就要从gcc4.7开始才支持,如果代码中用了c++11则必须至少选择gcc4.7版本及以上。
- 用Qt编写linux程序为了发布后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兼容各种linux系统,只要在这两种内核(debian、redhat)的系统上用低版本的编译器比如gcc4.7编译qt程序发布即可。
- 2022-1-27补充:根据Qt官方安装包,发现基于redhat的gcc4.9编译器发布的,通用各种linux系统(ubuntu各个版本、fedora、centos、deepin、uos、银河麒麟kylin、中标麒麟neokylin、中兴新支点newstart等),自己按照这个版本也亲测打包发布了亲测可用,redhat系统的也可以在debian系统跑。
- 2022-2-10补充:debian上静态编译的程序也可以在redhat系统跑,可能静态编译去掉了很多依赖吧。
- 国产人大金仓数据库用的是postgresql数据库改的,意味着在Qt中用postgresql数据库插件也是能够连接到人大金仓数据库的。
这三款操作系统都是基于著名Linux操作系统Ubuntu的衍生版,其中Deepin、StartOS分别来自于当初修改优化Windows XP的著名团队“深度”和“雨林木风”,而Ubuntu Kylin则是最近在政府提倡信息安全的背景下出现的Ubuntu衍生系统。自从2008年番茄花园作者被抓事件后,国内一批原先从事XP封装的论坛社区纷纷转投Linux,并且全部选择了Ubuntu作为自有产品的开发基础。经过几年的演变,虽然有部分开发团队已消声觅迹,但也磨练出几个相当优秀的开发团队。加之国内普遍使用CentOS系列,其第8版已于 2021 年底停止更新服务了(CentOS 8 将于同年底终止维护),取而代之的是滚动版本 CentOS Stream 作为 RHEL 的下游分支于 2019 年推出,将持续排查漏洞,让上游版本更加稳定和安全。运行 CentOS 7 的服务器不会受到影响,将与 RHEL 7 生命周期并行更新;RHEL 7 将在 2024 年结束其最后一个维护周期。对于CentOS的替代方案中有哪些顶流的国产 Linux 操作系统,哪些又能替代 CentOS?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几款国产操作系统。
1、Deepin-深度系统
Deepin 原名Linux Deepin,在2014年4月改名Deepin。Deepin团队基于HTML5技术开发了的全新深度桌面环境,以及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软件中心等一系列特色软件。

Deepin是中国最活跃的 Linux 发行版,Deepin 为所有人提供稳定、高效的操作系统,强调安全、易用、美观。其口号为“免除新手痛苦,节约老手时间”。在社区的参与下,“让 Linux 更易用”也不断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这得于其商业支持公司深之度科技公司给予的坚强支持。深度 Deepin 是目前国内最好用、也是最受欢迎的一款Linux操作系统。整体而主相对成熟,用户热度也比较高。自2019年起华为就有销售预装深度 Deepin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是中国第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Linux发行版本,深度操作系统支持 33 种语言,用户遍布除了南极洲的其它六大洲。
Deepin早期是基于Ubuntu(GNOME)而开发的一套操作系统,目前也已经逐渐走出自己的道路从其桌面环境使用来看,由早期Hiweed时代的XFCE、GNOME2、GNOMEShell到现在的独立开发的桌面环境DDE;从原先的小修小改,到现在全力开发的深度软件中心、深度音乐播放器、深度截图工具等极适合中国用户口味的应用程序。因为LinuxDeepin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桌面环境,原定的版本计划也数次拖延。其发展路径已经很明显,从原先的严重依赖上游,到现在开始建立独立且兼容上游的生态环境,逐渐实现了发展蜕变。
2、StartOS-起点系统
StartOS —— 是由东莞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行的开源操作系统,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预装常用的精品软件,操作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稳定,界面美观,操作简洁明快等特点。

StartOS使用全新的包管理,全新的操作界面,是一个易用,安全,稳定,易扩展,更加符合中国人操作习惯的桌面操作系统。Linux 系统的安全,稳定是众所周知的事情,StartOS 将朝着易用的方向坚持走出自己的特色。
3、Ubuntu Kylin-优麒麟系统
Ubuntu Kylin是由中国CCN联合实验室支持和主导的开源项目,其宗旨是采用平台国际化与应用本地化融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定制本地化的桌面用户环境以及开发满足广大中文用户特定需求的应用软件来提供细腻的中文用户体验,做更有中国特色的操作系统。是 Canonical 公司与中国工信部 CCN 开源创新联合实验室开发的 Ubuntu 官方衍生版。相比原版的 Ubuntu 操作系统,Ubuntu Kylin(优麒麟)操作系统在各个方面更加适合国情、适合中国新手用户入门学习。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会对国内 Linux 的普及和推广带来广泛关注和非常积极的作用。

Ubuntu Kylin 以Ubuntu为参考,得到来自Debian、Ubuntu、LUPA及各地Linux用户组等国内外众多社区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该品牌是由Ubuntu联合中国两家具有官方背景的单位共同创建的,并使用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操作系统品牌——麒麟(Kylin)。
长期来看,Ubuntukylin或许成为与中国本土Linux厂商进行对抗的竞争者。另一方面,这对中国本土Linux厂商造成的压力,反而会进一步激发本土Linux厂商的创造力。本来国内Linux桌面市场就有内外操作系统的残酷竞争,来了Ubuntukylin这样的一个搅局者,“鲶鱼效应”的影响也会显示出来。之所以选择UbuntuKylin作为中国Linux桌面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而不是直接扶持、直接投资国内Linux桌面厂商,当初应该也有这样的考虑:避免国内Linux桌面厂商再次成为“核高基”项目大伞保护下却竞争力不足的企业。
银河麒麟 KylinOS
银河麒麟(KylinOS)原是在“863计划”和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操作系统,后由国防科技大学将品牌授权给天津麒麟,后者在2019年与中标软件合并为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继续研制的Linux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是优麒麟(Ubuntu Kylin)的商业发行版,使用UKUI桌面。麒麟软件拥有银河麒麟和中标麒麟两大品牌,形成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中标麒麟 NeoKylin
中标麒麟操作系统采用强化的Linux内核,分成桌面版、通用版、高级版和安全版等,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已经广泛的使用在能源、金融、交通、政府、央企等行业领域。

中标麒麟 Linux 桌面软件是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发布的面向桌面应用的操作系统产品。中标麒麟虽属于麒麟软件,但与银河麒麟、优麒麟等操作系统由于体制等原因,难以形成强支撑关系,生态链不稳定。
国内Linux桌面生态仍亟需完善
大家常常抱怨Linux桌面不足的地方,一为办公软件,二为即时交流工具。
办公软件。目前大部分系统都使用LibreOffice办公套件,但目前金山WPS Linux版本也是新闻不断,开发版本迭代周期频繁。相信,一旦金山WPS Linux版本推出稳定版本,Linux桌面用户(国内国外)都会倾向于使用。这样,金山WPS多平台的目标会实现,更会占领潜力无限的Linux桌面市场。近期也有谣言传微软将于2014年推出Linux版本Office版本套件,这极有可能成为现实。微软虽然把Mac OS作为竞争对手,但也推出了 Mac 版本的 Office。微软当前在移动和硬件探索方面的受挫,使其已经不敢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潜在市场的机会。
即时交流工具。虽然在Linux桌面下有太多的替代工具,但请记住:这是在中国!Gtalk虽然成为高级Linux桌面用户常用工具,但在普通用户来说,仍然感情上无法接受。不得不点名:QQ。QQ for linux已经沦为烂尾工程。众多平台上的QQ更新不断,唯独QQ for Linux 多年不更新!希望“有关”部分或已经与搜狗输入法达成开发合作的Linux Deepin来与腾讯公司积极沟通,让QQ for Linux复活。关于QQ已经无力吐槽。正如小贝纹身所言: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腾讯看你的了。
国产操作系统涌现,仅三家版本迭代超15年
伴随“东数西算”、“新基建”等利好政策,“国产操作系统”迎来新发展大潮,市面上一时涌现出十多款“国产操作系统”。但这些国产操作系统很多诞生时间不长,持续版本迭代超15年的仅中科方德、统信UOS、银河麒麟三家。业内人士表示,国产操作系统要充分实现商业应用适配优化,至少需磨砺10年以上。
国产操作系统大爆发
红旗Linux、中标麒麟、共创Linux、中科方德OS、凝思磐石、新支点、深度Linux、Start OS、思普操作系统、统信UOS、云针OS、鸿蒙OS、YunOS、OpenCloudOS……
上面这些软件名称不尽相同,但却有统一的称呼——“国产操作系统”。从智能手机到桌面电脑,可通过网络查询到的“国产操作系统”至少有15款。
为什么短时间会出现众多国产操作系统?行业人士李经理介绍,操作系统作为链接硬件与应用的关键平台,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众多公司正不断涌入该赛道,争夺新“风口”红利。但好用的操作系统,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来吗?今年5月中,经过近一年验证,微软才发布windows 11 稳定版。除操作系统,在5月25日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上,微软还公布最新“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工具包,可让开发者实现“点下鼠标草图变App”。
“对微软这样的行业霸主,争夺目标更多是应用和硬件开发者。”李经理说,微软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支撑着庞大应用开发体系,让商业应用开发公司始终与其捆绑。反观大部分国产操作系统,对商业化应用支持则一直略显匮乏。“国产操作系统大部分都是基于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的发行版。基于Linux开发没问题,关键国产系统有无吃透Linux内核,以及是否充分投入资源进行商业应用适配。”
迭代15年仅三家厂商
充分的商业应用适配与Linux内核解析,没有10年以上积累,厂商很难实现。粗略统计,在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中,持续迭代发布15年的仅中科方德、统信UOS、银河麒麟三家。
中科方德

方德操作系统技术团队相关工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中科方德拥有成熟完善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产品线,提供云计算、高可用集群软件等工具,重点服务于电子政务、通信、金融、科教文卫、交通等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数十个省市,方德OS商业应用适配数量居行业前列,对大型工业设计仿真等行业软件兼容性较好。
方德桌面操作系统采用了符合现代审美和操作习惯的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友好,易于原Windows用户上手使用。其基于核高基重大专项安全加固内核成果持续优化和发展,适配海光、兆芯、飞腾、龙芯、申威、鲲鹏等国产CPU,支持x86、ARM、MIPS等主流架构,可良好支持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及嵌入式设备等形态整机、主流硬件平台和常见外设。
统信UOS
统信UOS是由国内多家领先厂商联合成立,总部设立在北京,同时在武汉、上海等地设立了地方技术支持机构。统信UOS产品体系:统信桌面操作系统、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统信专用设备操作系统。其桌面操作系统可以满足轻度办公,UI较好,但大型专业应用与软件支持还显乏力。
统信软件(UNIONTECH)推出的UOS,又称“统一操作系统”,UOS 除了面向大型组织外,还推出了面向广大消费者的 UOS 个人版,每一位普通用户都能将它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UOS软硬件生态建设方面,既能享受到从Deepin继承来的红利,又有更强的动力去推动更多合作;相较于Deepin的另一大优势是,UOS已经开始了x86架构以外的CPU架构适配工作,例如Arm架构、MIPS架构、SW架构等,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对龙芯、鲲鹏、海光、飞腾、兆芯、申威甚至海思麒麟这些国产CPU的支持。
龙蜥操作系统 Anolis OS
Anolis OS 采用 Linux kernel 4.18 (简称 RHCK )、gcc 8.3、glibc 2.28 保证了与 RHEL/CentOS 100% 兼容,同时支持由 OpenAnolis Cloud Kenrel SIG 研发的 Linux Kernel 4.19 LTS 提供社区最新创新成果。特点如下:
100% 兼容 RHEL/CentOS Linux 8;
支持 x86_64 和 aarch64 架构及飞腾、海光、兆芯、鲲鹏等芯片,适配 x86 及 ARM64 主流服务器硬件;
支持 Linux Kernel 4.19 LTS 版本并同步上游社区最新成果,帮助用户及时获得开源社区创新红利;
支持开源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OceanBase;
支持安全容器 Kata Containers;
支持开源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 for PostgreSQL;
基础应用组件升级;Python 3.9/SWIG 4.0/Subversion 1.14/Redis 6/PostgreSQL 13MariaDB 10.5;
工具链升级;GCC Toolset 10/LLVM Toolset 11.0.0/Rust Toolset 1.49.0/Go Toolset 1.15.7;
提供 CentOS Linux 到 Anolis OS 迁移工具,帮助系统及应用的顺滑迁移;
龙蜥操作系统定位于服务器市场,支持x86、ARM等多种硬件架构和计算场景。是基于阿里巴巴十年自研操作系统,大规模实践 CentOS Linux 替换迁移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是 CentOS 替代首选。
OpenEuler
openEuler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 Linux 发行版平台,将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的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2019 年 9 月 18 日,华为宣布 openEuler 开源,同时 openEuler 开源社区正式上线。它是兼容 CentOS 的国内主流开源操作系统之一,相较 CentOS 对核内关键功能如进程调度、内存管理、IO读写进行了深度优化,同时在核外构筑了容器 iSula、虚拟化 StraitVirt、机密计算 SecGear、毕昇 JDK 等特性。
红旗 Linux
2000年,在孙玉芳的牵头组织下,中科红旗成立,并研发出红旗Linux。目前包括桌面版、工作站版、数据中心服务器版、HA集群版和红旗嵌入式Linux等产品。红旗Linux是中国较大、较成熟的Linux发行版之一。红旗Linux 是曾经中国 Linu x行业的巨头,后经历了一些风波,现在仍是一支不可小视的中坚力量。
Alibaba Cloud Linux
是阿里云基于龙蜥社区(OpenAnolis)的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打造的操作系统发行版,在全面兼容RHEL/CentOS生态的同时,为云上应用程序提供安全、稳定、高性能的定制化运行环境,并针对云基础设施进行了深度优化,打造更好的云上操作系统体验。目前发行版本为Alibaba Cloud Linux 2与3。
支持的实例vCPU范围为1 vCPU~768 vCPU。
支持的实例内存范围为0.5 GiB~12288 GiB。
不支持非I/O优化实例。
适用于各种云场景工作负载。例如数据库、云原生容器、数据分析、Web应用程序,以及生产环境中的其他工作负载。
TencentOS Server
又名 Tencent Linux,简称 TS 或 tlinux,是腾讯针对云场景研发的 Linux 操作系统,提供特定的功能及性能优化,为云服务器实例中的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及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CutefishOS
它是一款基于 Ubuntu 的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其特点是注重简洁、美观和实用性,希望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界面设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并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它是一个开源项目,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参与协作。其目标是“做更好的桌面操作系统”。为此,开发者使用 KDE 框架、Qt 和 KDE Plasma 5 构建一个新的桌面环境'CuteFishDE',似乎还借鉴了深度操作系统(DDE)、MATE 和 JingOS。
纵观行业,国产操作系统好不好的评判标准,以从最早界面是否美观,上网能否流畅等轻度办公需求,转变为能否支持大型和专业商业应用软件运行的全面办公要求。这给国产操作系统提出新挑战,但也带来新的机遇。
2022年6月消息,操作系统生态的网络效应与先发优势存在,颠覆难度可想而知;不过从目前来看,5000万台国产电脑要替换,某种程度上也是PC操作系统的机会。在PC领域的操作系统市场格局来看,基本上是被苹果的MacOS+windows垄断的,目前在国内,Windows的市场份额高达90%,Windows操作系统依然具备强大生命力,不出意外,在PC消费者市场,微软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引领PC行业操作系统的迭代与进化。
国产操作系统现状:玩家渐多,格局渐成
在PC操作系统领域,在苹果的MacOS与微软windows之外,linux有5%左右的份额。从当前PC国产系统的现状来看,都是基于Linux开源,因此也在这5%之中。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Linux桌面操作系统出货量首次超过5%,中国主要Linux操作系统公司的研发人员规模,已经超过Ubuntu、SUSE,位居全球前三。预计到2025年,中国Linux操作系统出货量将超过20%,中国市场整体占有率超过10%。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乐观的预测,实际情况如何,还要看未来市场格局的演变。
基于Linux内核开源,还存在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认为,由于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研发的,本质相当于是换皮换主题。但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和Unix的操作系统,Windows的内核是脱胎于MS-DOS、苹果iOS是来源于Unix。安卓也不是谷歌从0开始写的代码,它基于linux内核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后被谷歌收购。

图源:未来智库
因为开源的Linux只是个内核,内核代码很关键,但只是操作系统很小的部分内容。一款桌面版Linux要写驱动程序、资源管理程序,UI实现等,需要有一整套的知识体系框架、编程接口、编程语言等,通过不断的升级与软硬件适配,完成人机交互的重构与优化,形成独有、自主的系统框架。当年微软就是在 MS-DOS 的基础上,一改原有的命令行界面,采用了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改进人机交互方式,简化了操作,降低了价格,打开了PC领域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如果是基于Linux定制一款操作系统,并在适配软硬件及生态方面做好,那么完全可以称作是国产操作系统。
事实上,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要追溯到2001年,彼时国防科大、中软、联想、浪潮、民族恒星等产业界与学界力量共同推出了最早的商业闭源操作系统——麒麟操作系统(Kylin OS),这可以称得上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款国产操作系统(也可能是基于BSD换皮的)。发展到今天,国内当前基于Linux开源做的操作系统,有中科方德、优麒麟、银河麒麟、COS操作系统,中兴新支点、统信UOS、深度Linux、一铭Linux、思普、华为鸿蒙等操作系统。整体来看,玩家逐渐变多,格局渐成,从技术到能力层面,在逐步发展之中,但核心短板——生态欠缺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内的操作系统之中,deepin是在个人计算机市场商用较早的一款,中文名“深度操作系统”,由武汉深之度公司研发。2019年,deepin操作系统被安装在华为MateBook 14等笔记本电脑,它带有免费crossover授权,同时也保留了Linux的所有传统命令功能。部分业内用户使用的反馈是,图形界面美观,但运行操作卡顿是一大痛点,软件生态不完善,软件更新与下载太慢,办公体验勉强能应付,甚至设计绘图系也有对应的软件,但当前体验还无法与Adobe和Autodesk系相比。
而统信UOS是一款与Deepin有一定关联的国产操作系统,它是由中国电子集团、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在内的多家中国操作系统企业自愿发起并共同打造,可以说,UOS是由Deepin演变而来的,Deepin同样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
而UOS专业版面向特定市场——政企机关市场、国企、金融机构等,支持华为海思、飞腾、兆芯、龙芯、海光及申威等 CPU,当前阶段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办公相关,与之对标的是windows政府采购版本或windows企业版。甚至基于操作系统的生态切换与数据迁移,推出了彩虹迁移软件平台,帮助企业平滑过渡。
2022年南京研维与清华同方发布的纯国产电脑用的就是统信UOS系统,而在软件层面,目前已涵盖微信和QQ等常用应用程序。整体而言成熟度和应用程序生态还不够完善,但勉强能支撑政企市场的基础应用。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也是主要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之一,可支持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及嵌入式设备等主流硬件平台和常见外设。该公司的技术团队相关工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其桌面操作系统同样适配海光、兆芯、飞腾、龙芯、申威、鲲鹏等国产CPU,支持x86、ARM、MIPS等主流架构。据其官网资料,方德桌面操作系统已应用于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电信等领域。据说方德桌面操作系统预装了软件中心,已上架运维近几千款国产软件及开源软件,学的是苹果App Store的路子,但目前来看,软件数量规模还是偏小,软件生态还有待成熟。
优麒麟也是国内主要Linux操作系统之一。优麒麟成立于2013年,是系统开发商Canonical、工信部旗下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和国防科技大学三方成立非营利性组织 CCN 开源软件创新联合实验室启动。资料显示,在2013年 4 月,优麒麟首个 13.04 版本正式发布,面向全球免费下载并开放所有源代码,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19个版本,下载量超过3800万次。指令集方面,优麒麟支持RISC-V、x86、ARM。
回到PC端,在2021年4月,优麒麟20.04 LTS Pro版本正式发布,引入了双内核解决方案:集成最新Linux 5.10 LTS 版本内核,同时还提供Linux 5.4 LTS版本内核。这种双内核的设计优势在于既可以使用Linux 5.10 LTS 版本内核提供的最新的特性,同时又通过老版本的Linux 5.4 LTS 内核来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是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业内关注度最高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而时至今日,鸿蒙也应用于手机、PC、智能手表、电视、汽车等物联网设备上了,手机已经覆盖了2.4亿多台,而物联网生态设备超过了1.5亿台。当前业内对鸿蒙操作系统在PC市场领域深度扩展的呼声很高。鸿蒙作为面向全场景的物联网OS,采用了微内核架构,拥有可扩展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可适配不同的硬件终端,打通PC、手机、物联网等等之间的壁垒。
也就是说,它可以跨场景使用,有效地应用于电脑端和移动端。不过目前华为自己的PC产品还是搭载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无论是品牌知名度、技术体系、操作系统底层能力的完善,华为鸿蒙相对于其他国产厂商都有一定的优势。鸿蒙操作系统在物联网领域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与设备基础,借助政企市场,深度扩展PC市场,强化在PC领域的存在感,或许是华为接下来可以考虑的方向。
短板与机会:国产操作系统的另一种可能
如果说在PC个人消费级市场,基于Windows成熟的软硬件生态而无力与之竞争的现实,那么在国产政企市场庞大的电脑替换需求引发下,有了另一种可能性。在过去,面向消费者市场,因为Windows的体验与生态规模已经成型,厂商为了寻求更好的产品体验,国产操作系统没有机会,尤其是一个操作系统要壮大起来,没有规模化的硬件支持是行不通的。如今,政企市场的国产电脑替换诉求,是基于对于底层安全信息与基础办公业务自主掌控、不受外部厂商约束的一种需求,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庞大市场。这意味着规模化的硬件基础有了,而 相对于C端个人消费者,政企市场又是一个稳定的企业级大市场。
从目前来看,统信、优麒麟、Deepin等一众系统大部分主要面向企业商用,并在稳定的基础上提供维护、支持和解决方案。其实与政企市场的操作系统需求匹配度非常高,借助国产替代的机会,其实有利于推动建立一个内需型、内循环的应用软件市场。目前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国产桌面操作系统没有MacOS那样统一、稳定的商店,也没有Windows那种灵活、易用的软件底层架构。在易用性与软件的稳定性上不如Windows,生态成熟度差距也是肉眼可见。
像统信UOS、Deepin、鸿蒙等如何将基础软件从“勉强可用”发展到“好用”, 关键在于,在底层架构上基本达到可用标准之 余,如何利用国产政企市场PC替代的契机,推动硬件生态规模,并 吸引软件开发者入驻,带动 应用生态的繁荣, 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让开发者获利。有业内人士表示,国产操作系统如何让开发者有效获利,桌面端可不可以组合应用自由分发+统一商店+创作激励等刺激使用模式呢?
因此,对于国产Linux系统来说,下一阶段的目标应该是提高自己在核心软件上的贡献度,把握PC软件生态发展的方向。
从目前来看,PC的软件生态有一种逐年荒芜之感,整体的生态环境已经远不如移动端繁荣与易用了。或许经历过PC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当前在PC端与移动端都适用的主流软件——从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电商软件,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B站、爱优腾等视频软件,再到各大银行软件等主流软件的移动端的体验普遍要超过PC端,重要功能升级也主要体现在移动端。此外,办公生产力升级也更加强调逐移动端的表现,企业微信、钉钉、飞书、腾讯文档的使用,在移动端的比例越来越高。
PC软件生态当前已经到了停滞不前的阶段,这其实是国产操作系统发展PC软件生态的一个契机,操作系统厂商如何移动端的优势和生态与PC端整合升级,带领PC行业的创新与升级,其实是值得国产厂商思考的。当然,操作系统的生态要求更为复杂,要有有自己的芯片指令集,关联到CPU与硬件等一系列进程,目前国产芯片有龙芯、兆芯、飞腾、海思麒麟、中电科的申威芯片等,有两大完全自主的指令集——申威SW64和龙芯的LoongArch。但由于这些都不是主流芯片,国产PC产品整体还是无法摆脱对国外指令集的依赖,国产PC端芯片产业已在逐步发展中,但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战略层面,这种国产替代采购其目的在于鼓励国产厂商攻克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在理论上,国内主流PC操作系统都有分羹的机会。如何抓住这次机会,摸索找到另一种可能性的方向,考验各家的智慧。总的来看,操作系统市场的多年酝酿,再起风云的时间节点或许已经到了。
在罗奇奇的oschina空间发现一篇类似盘点文章《到底都有哪些国产的开源操作系统》。
中国很多信息技术产业的落后,是在单机时代积累下来的。
在计算机技术公认的四个发展阶段里,电子管时代与晶体管时代诞生了雷明顿兰德与IBM,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诞生了英特尔、惠普、戴尔;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诞生了苹果、仙童半导体和硅谷……相对应的,中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个前半生的IT巨头企业数字,其实是0。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起于1995年,且从一开始就发展极为迅猛,在启蒙时间上和欧洲、日本、韩国基本同步,甚至还要领先一些。而美国虽然是互联网的起源国家,但其大规模社会化和商业化,也是在1990 年之后的事情了,顶多比中国早了3 ~ 5 年。所以从历史发展的断代上来看,造成中国在一开始缺乏国产信息基础设施软硬件的根源,还在于我们在计算机单机时代,乃至更久远的大工业时代,都落下了太多的功课。
做软件比芯片还难吗?
事实是,绝对不比芯片更容易。这是一个需要巨量资金和巨量时间投入的领域,比芯片还像一个巨型吞金兽。
微软在1985年推出Windows1.0,7次系统迭代之后才在2001年12月推出了真正具有统治力的Windows XP,Linux和FreeBSD都是基于Unix开发的,稳定之前都经历了十几年的迭代和更新。从代码量看,Linux内核发展了30年,才有了2780万行代码,而Win7有5000万行代码,这还是精简后的结果。金山开发WPS的时候,写了三年,才写了150万行代码。这就是为什么操作系统是真正的大公司游戏,Windows和Android,都是微软、谷歌这样的巨头在主导,Linux最著名的发行版叫做Ubuntu,很多人拿来和Deepin比,但Deepin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创始人刘闻欢的个人资金在支持,而Ubuntu背后是1999年就把公司买了5.75亿美元天价的南非亿万富豪马克·沙特尔沃思。
大家都知道CPU行业主要由Wintel与AA两大生态体系主导。一是基于 X86 指令系统和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Wintel 体系,二是基于 ARM指令系统和 Android 操作系统的 AA 体系。但这里面涉及到的微软,英特尔,ARM,全部都诞生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起步之前,只有Android背后的谷歌,算是和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时代的产物,但其背后所积累下来的资源和生态体系环境,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和手机系统不一样,作为移动终端,手机上的App往往是更加轻量的级别。没有配套的影响,并不算特别致命。而PC更多是生产力工具,不同工作有不同,但又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需求。比如做芯片设计要用EDA软件,但是EDA软件不能在统信UOS上运行,那么所有相关从业者天然就淘汰了统信。做建筑的不能在统信上用CAD,那这个行业的人想吃饭,就不能用这个系统。而偏偏EDA和CAD也缺乏国产替代,海外厂商对国产系统的适配必然是不够积极的。
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问题甚至还要再致命一点,你芯片用的是别人的,人家不支持你这个系统架构,或者反过来别人的系统架构不支持你的芯片,到底谁来让步?所以在PC端和服务器领域的操作系统,生态的问题相比手机端系统的生态问题,甚至更为致命。而操作系统本身,甚至只是中国信创产业的其中一环。所谓信创,就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际上是个非常大的概念,基本分了四个模块: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
基础硬件的典型代表比如CPU、内存、服务器;基础软件最典型是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行业应用软件则主要是我们以前提到过的各类工业软件,比如用于芯片设计的EDA,用于建筑设计的CAD等;信息安全则是从软件到硬件都要覆盖的一套完整体系。这四大模块之间,几乎是环环相扣的。而中国错过的IT启蒙时代,导致我们在这个IT版图上的大多数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缺陷。
在本就已经近乎难以逾越的时间、精力、资金长期投入之外,这种环环相扣的生态建设,和其背后隐含的从海外主导的体系,到国产主导体系的巨大的迁移成本,这才是自主操作系统,乃至整个信创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其解决绝不是某一个产业的单点突破,而必定伴随着整个软件生态的崛起。
中国桌面操作系统发展回顾(转自热点科技)
你用过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吗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也许你曾凭着兴趣体验、了解过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知道有“麒麟”、“统信”、“红旗”等国产操作系统,但现在使用的却是Windows或macOS操作系统。事实上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起步也并不算晚,从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国家就研发出第一款具有自主版权的通用操作系统,但为何如今我们很难看不到身边有人使用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呢?回顾过去发展的几十年,或许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从CCDOS到真正自主可控
把时间推回到1973年,这一年北京大学与“738厂”联合研制的集成电路与计算机150横空出世,这台计算机不仅是国内研发的首款实现每秒百万次运算的计算机,同时它还运行了中国第一个多道运行操作系统。而负责开发150机多道运行操作系统的杨芙清在1981年又率队成功研发出240机操作系统,240机操作系统也成为了国内首个全部使用高级语言书写的大型操作系统。

左一:杨芙清
虽然150机以及240机操作系统都算比较成功,但它们都是面向能源国防等行业,和民用市场沾不到什么关系。而同样是在1981年,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微软,以五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到了86-DOS版权,将其更名为MS-DOS。微软同年还与IBM合作,在IBM出售的PC上安装MS-DOS以此来捆绑销售系统,就这样MS-DOS很快被推向消费者市场。

随着IBM PC的风生水起,1983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把生产IBM PC兼容机作为我国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当时摆在大家面前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当时市面上的各类DOS系统都没有显示汉字的功能,怎么办呢?总不可能寄希望于IBM或微软来帮忙,只能自己开发!
接下这项艰巨任务的是曾经的新浪网总工程师严援朝,他带领团队用着配备128KB内存、160KB软驱的IBM PC,并且也是全所唯一一台PC,开始了汉字操作系统的研发。谁曾想拿到PC的第一天,队员就因为忘接变压器而烧坏了电源,就这样严援朝又过了快一个月之后才拿回PC,而这时距离组织要求的系统完成时间只剩下2个月左右。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夜兼程的努力,在1983年的8月,严援朝率领团队完成了国内第一款PC兼容机的中文操作系统,并且其命名为CCDOS。CCDOS更有意义的地方还在于公开了源代码,为后续更多的中文操作系统提供了借鉴,而后来市面上西山CCDOS、CCDOS2.13、UCDOS等中文操作系统的出现迅速占领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了国内个人电脑的普及。不过虽然各种中文操作系统蓬勃发展了起来,但其运行依然基本都是在MS-DOS系统之上,依然有着哪一天会“全军覆没”的危险。
时间来到1989年,这一年时任机电部副部长曾培炎出国访问时,偶然了解到巴西开发出了一款基于Unix名为COBRA的操作系统,于是回国后也很快组织有关部门与专家研讨。很快,大家就达成一致,无论是基于当时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还是为了保证国家信息产业的安全,中国都应该去开发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这一次临危受命的是中国计算机服务总公司与中国软件技术公司,而为了保证操作系统能够取得自主版权,研发人员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在进行设计编码时,开发人员不能够接触相关的引进技术,防止出现过于相似的问题,另外在系统研发完成后,还要经过电子工业部以及中科院院士的评估,去确认操作系统是否达到标准。
就这样,在各方的努力下,一款名为COSIX的基于Unix的中文开放式操作系统被研发出来。COSIX后来共推出COSIX V1.0、COSIX V1.1、COSIX V1.3、COSIX V2.0、COSIX V2.1等多个版本,在很多方面都将国产操作系统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由于在生态端,COSIX操作系统没有足够多的软硬件支持,因此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再加上Windows 95的发布以及Linux进入中国成为众多操作系统厂商的主流选择,COSIX操作系统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千禧年。
来自外部的压力,国产操作系统迅速发展
199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架构的支持,而且带来了更为使用的桌面图形用户交互界面,后来Windows 95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也让微软下决心抛弃MS-DOS。

微软抛弃MS-DOS最紧张的是谁?自然是上面我们聊到的以MS-DOS为基础的各种国产中文操作系统。从Windows 95再到Windows 98,这期间各种国产DOS逐渐式微。相信大家如今都还记得朴树那首《New Boy》里的歌词“轻松一下,Windows 98”。朴树轻不轻松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时的国内的操作系统行业绝对不轻松。也是在《New Boy》发行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了,北约在战争中运用到的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信息战武器系统也给我们上了一课。也正是因为科索沃战争,时任科技部部长指出我们国家的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缺芯”指的是缺少自研芯片处理器,而“少魂”自然指的就是缺少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

在内部环境与外部压力双重因素的重叠下,1999年也成为了国产操作系统爆发的一年。当然这一年国产操作系统能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是要得益于此前有Linux开源兴起进入到中国,许多开发者被Linux更好的兼容性与易用性吸引,纷纷从Unix专向Linux。
1999年,国内就涌现了Xteam Linux 1.0、蓝点Linux 1.0、红旗Linux 1.0以及中软Linux 1.0等Linux操作系统。在这种以Linux为潮流、支持国产化的氛围下,这些操作系统确实在短期内留下了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格外突出的是蓝点。

当时的蓝点积极与长城电脑、厦华三宝、TCL等国内PC厂商合作,在这些厂商新推出的产品中预装蓝点Linux,短短几个月后,蓝点便迅速成长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中文Linux操作系统厂商,月出货达到十几万套。而在2000年,蓝点还成功实现在美国otcbb市场借壳上市,股价在首日便飙升至22美元,市值超越4个亿。有意思的是蓝点与当时另外一家同样以企鹅为标志的企业——腾讯,在同一楼办公,据说马化腾当时还到蓝点吃过烤乳猪,并且以超越蓝点为奋斗目标。
2000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国产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多方面给予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政策优惠。而政府与PC厂商也开始优先去采购正版的国产软件,比如2001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将橄榄枝抛向了红旗Linux以及中软Linux,而联想以及戴尔惠普等PC巨头也因为微软Windows高昂的价格转而选择国内Linux系统。

虽然Linux这边在国内发展火热,但是发展的时间毕竟还太短,层出不穷的国产Linux操作系统在众多技术方面不仅标准不一,更要命的是适合普通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也很少,因此许多普通用户在拿到电脑之后,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安装盗版的Windows软件。在一些文章报道里,甚至有提到即使是在一些政府部门,国产Linux操作系统也只是应付检查,检查一过便换回Windows操作系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盗版Windows系统大行其道,后来也诞生了雨林木风、番茄家园、深度XP等大名鼎鼎的盗版系统。后来这些盗版系统的创始人被微软一纸诉讼送进了监狱,而有的则华丽转身成为国产操作系统的新明星。
总的来看,1999年之后的几年,国产操作系统野蛮生长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虽然没能够打赢强大的Windows,但也为后来的国产操作系统留下了星星之火。
微软的自大与国产操作系统的重新洗牌
有人说盗版Windows为微软打下了中国市场,微软通过盗版Windows让中国用户养成了使用Windows系统和软件的习惯,再也离不开Windows。这句话说的对不对暂且不论,但可以确定的微软可能在某一时刻真的当真了,真的认为中国用户离不开Windows。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而就在北京奥会员举办期间,人们享受各国运动员高超竞技水平之时,番茄家园的创始人洪磊却因为发布盗版Windows牟利被带走调查。在2008年年底,洪磊以及其背后的广告主孙显忠都蹲进了监狱,而其它盗版Windows论坛看到洪磊的下场后,纷纷关闭或转型。
按理说,微软打击中国市场的盗版Windows是在情理之中,但因为正版的价格过高,很多用户还是对微软打击盗版Windows心有不满。不过微软似乎并不在意盗版Windows软件的用户,并且还要一并制裁。当时的微软出了一招昏招,那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使用盗版Windows软件的用户桌面每一小时就会出现一次纯黑背景,这也被称为微软黑屏事件。

针对微软黑屏事件,时任国家版权局局长曾发表过一番言论,他表示:“知识产品保护的水平应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赞成一些国家和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活手段进行强保护,谋取自己的利益,而使其他多数国家多数人受到损失。”
很显然,即使是国家版权局,对于微软把盗版Windows用户桌面变黑色的做法也并不支持。而黑屏事情的发生,也让更多人在继阿富汗战争之后,又一次想到了国家安全的问题。不同的是,上一次我们还置身事外,而这一次国内的众多用户已经被微软轻松拿捏,如果微软想,那收集你装着Windows系统电脑里的信息,或远程施法让你什么都做不了也是极有可能的。
在微软黑屏事件之后不久,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的通知》,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其他配套资金将为基础软件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
那么同时期的国内操作系统软件行业是怎样的局面呢?首先早前辉煌的蓝点错误判断市场形式,放弃了操作系统而专向了嵌入式应用开发,早已销声匿迹;中科红旗这时的发展势头不错,保持着中国市场Linux市场第一的位置,2009年红旗Linux操作系统桌面版等产品还获得了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证。也是在同一年,中科红旗还与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方德联合成立了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项目总体部,共同承接了“核高基”的部分课题。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与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方德的合作,竟也成了后来中科红旗倒下的导火索。2013年年底中科红旗员工拉起维权横幅,指责中科院研究所未能承诺支付核高基专向配套资金,从而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当然,中科院软件所也有自己的反驳理由,虽然员工们并没有被说服,但中科红旗的清算公告最终还是在2014年2月10日被公布出来,红旗倒了。

相较于红旗,麒麟操作系统虽然前期几经波折,但走得更远一些。2006年,银河麒麟整合了mach、FreeBSD、Linux、Winodws四种系统优势正式被研发出来;2009年,在“核高基”东风的推动下,银河麒麟3.0开始使用Linux作为内核;2010年,中标Linux与银河麒麟合并为中标麒麟,开发军民两用操作系统;2014年,天津麒麟成立;2019年,天津麒麟与中标软件合并成立为今天的麒麟软件。麒麟软件目前拥有银河麒麟、中标麒麟以及星光麒麟三大品牌,并且在2020年发布了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在红旗倒下之后,麒麟操作系统接过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大棒。

在大企业你追我赶之下,一群民间大神——Deepin团队,也开始开发Linux Deepin系统,Deepin项目在2008年发起,并在2009年发布了以Linux Deepin为名称的第一个版本。2011年,团队获得投资,武汉深之度科技成立,2014年4月Linux Deepin更名为Deepin,也就是“深度操作系统“。

2019年,武汉深之度科技与诚迈科技联合成立了统信软件,并且推出统信UOS操作系统品牌。武汉深之度继续发行Deepin社区版本,面向社区用户,而统信UOS则面向商业用户,相当于Deepin的商业版。

统信UOS V20(1060)桌面系统截图
也许是因为社区文化比较浓厚,虽然Deepin不是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之中资历最老的,但从民间走出来的Deepin却更适合消费者市场,华为在2019年发布的笔记本产品中便选择预装了其操作系统。而就在2023年年中,统信UOS V20(1060)桌面系统也正式上线。
除了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在2010年华为也推出了面向服务器市场的EulerOS,中兴新支点也研发了NewStartOS。2019年,openEuler开放源代码,而2022年中兴新支点则与麒麟联合打造了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openKylin。

相较于2000年前后,如今的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是另一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麒麟、统信、中科方德、中兴新支点等系统覆盖了桌面与服务器市场,并且软件的应用生态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相较于Windows生态仍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如今再上手国产操作系统,至少基础的社交通讯、办公及娱乐软件倒是都有了体验保证。比如统信的桌面操作系统的应用商店目前已经上架800多款应用,适配超过600款桌面商用软件,而且通过Wine技术,能够无缝迁移Windows的常规应用。
此外如今众多的国产操作系统还有另外一大特点,那就是支持x86、ARM、MIPS等架构,兼容了更广泛的处理器平台。虽然国产操作系统要自主研发、自主可控,但我们也从不搞封闭,目前国产操作系统不仅能够运行在龙芯、麒麟、兆芯、鲲鹏等国产处理器平台上,并且也在努力适配最新的Intel、AMD等平台,主动去开放拥抱更广阔的市场,毕竟经过市场考验的才更有竞争力。当然除了软件生态的完善和适配更多处理器平台,落实到用户安装使用的细节上,软件驱动难查找、缺失、打印机等外设难兼容使用的问题,其实也是国产操作系统目前需要重视去解决的。我们此前曾做过一期国产装机体验视频,当时某个硬件驱动的查找与安装,就让我们头疼不已,我们也是期待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与众多硬件厂商能够尽早优化这些问题,先让用户能够顺利安装上系统与驱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个入门门槛。
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历程带来的一些思考
回顾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也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从这个过程中也不难看出国产操作系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首先就是政府支持不可少,但要更精准。面临Windows与macOS操作系统在桌面市场的垄断,国家对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扶持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家的支持往往也会面临粥多僧少的问题,资源分摊得太多,对需要支持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来说就吃不饱。如何真正扶持到需要扶持的国产操作系统,做到精准“扶贫”,避免部分企业骗补助,是政府所要甄别的。
另外国产操作系统如今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虽然说并非新的操作系统没有扶持的必要,但目前国产操作系统普遍面临的难题还是在应用生态层面,如何帮助更多的硬件厂商去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如何让用户数量多的软件厂商愿意去开发适配国产操作系统,也是政府在一定层面上可以通过政策去引导的。除了政府的支持,企业自身的发展选择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资本运作获得进一步发展,但企业是否会被资本裹挟,发展路线是否会被资本而左右,也是企业本身需要警惕的。最后,虽然前文一点都没提,但毫无疑问国产自研芯片的发展也是对国产操作系统有着重大影响,毕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微软与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便是最好的例子。但龙芯(LoongArch)、兆芯、鲲鹏等国产芯片谁又有机会成为我们自己的“Intel”、“AMD”呢?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时常会觉得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是真难。面前有Windows这样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而桌面软硬件生态不够完善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用户不够多导致软硬件厂商不去适配的恶性循环上演了这么多年也依然存在着。我相信在诸多明知前路困苦,但仍愿投身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产操作系统会逐渐强大,慢慢成长起来。
关于Qt国产化系统的几点小结
2022年2月消息,随着国产化的兴起,各种国产系统和国产数据库等逐渐进入开发者的世界,科普几个要点:
- 中标麒麟neokylin基于fedora。
- 银河麒麟kylin早期版本比如V2基于freebsd,新版本V4、V10基于ubuntu。
- 优麒麟ubuntukylin就是ubuntu的汉化版本。
- deepin基于debian。
- uos基于deepin或者说是deepin的商业分支。
- ubuntu基于debian。
Linux界主要分两种内核系统,debian(ubuntu、deepin、uos、银河麒麟kylin等)和redhat(fedora、centos、中标麒麟neokylin、中兴新支点newstart等),分别对应apt-get和yum安装命令(软件包分别为deb与rpm)。绝大部分的linux系统都基于或者衍生自这两种系统。另外发现国产的应用系统非常喜欢使用QT来开发应用,难道是因为C++的程序员较多的原因,还是跨平台支持更优异?
- 理论上基于同一种系统内核的,在其上编译的程序可以换到另外的系统运行,前提是编译器版本一致,比如都是gcc4.9,在ubuntu14.04 64位用gcc4.9编译的Qt程序,是能够在uos 64位上运行的。
- 高版本编译器的系统一般能够兼容低版本的,比如你用gcc4.9编译的程序是能够在gcc7.0上运行,反过来不行。为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尽可能兼容更多的系统,尽量用低版本的编译器编译程序代码,当然也要程序代码语法支持,比如c++11就要从gcc4.7开始才支持,如果代码中用了c++11则必须至少选择gcc4.7版本及以上。
- 用Qt编写linux程序为了发布后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兼容各种linux系统,只要在这两种内核(debian、redhat)的系统上用低版本的编译器比如gcc4.7编译qt程序发布即可。
- 2022-1-27补充:根据Qt官方安装包,发现基于redhat的gcc4.9编译器发布的,通用各种linux系统(ubuntu各个版本、fedora、centos、deepin、uos、银河麒麟kylin、中标麒麟neokylin、中兴新支点newstart等),自己按照这个版本也亲测打包发布了亲测可用,redhat系统的也可以在debian系统跑。
- 2022-2-10补充:debian上静态编译的程序也可以在redhat系统跑,可能静态编译去掉了很多依赖吧。
- 国产人大金仓数据库用的是postgresql数据库改的,意味着在Qt中用postgresql数据库插件也是能够连接到人大金仓数据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