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新经济之开源模式
2009-11-06 14:12:02 阿炯

福布斯网络版刊文称,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开源能帮助创建“IT新经济”。下面是分析文章:

在经济低迷的条件下,大软件公司采用的通过多年许可协议锁定客户的战略成为了亮点。根据协议,软件年费在提高,即使客户企业规模缩小,软件使用费也不会随之降低。大软件公司的战略涉及导致“存架软件”和续约陷阱的折扣结构,另外还有额外收费。如对实体之间的软件迁移收费,对当前硬件或通过互联网访问客户自己的数据等也进行额外收费。大软件公司的战略在四十年来一直是一项很高明的艺术,曾使许多人因此致富。现在这一战略在很困难的市场环境中依然奏效。今年至少有两家公司——甲骨文和SAP将其针对现有客户群的软件价格提高幅度达18%。但大量精明的企业客户已经采用了新软件商业模式,避开大软件公司的呆板性及财务负担。

詹姆斯-西姆斯(James Sims)是年营收数十亿美元日用百货零售商Save Mart的IT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他对大软件公司的战略非常厌烦。在他开始考虑开源之前,Save Mart为250家连锁店、3个仓库和20000名员工及一个车队服务的IT系统使用的是甲骨文、微软和其他大软件厂商的软件。西姆斯表示,数年来,甲骨文对其公司的态度非常傲慢,提供的服务也十分糟糕。于是他向甲骨文提出,Save Mart可以解决甲骨文解决不了的问题。西姆斯并没有食言。

西姆斯采用SuSe Linux操作系统、 Ingres开源数据库部署公司IT架构,以开源技术取代专有软件,使用Hobbit开源监测工具监测Save Mart服务器、应用软件和网络的“健康”状况。他还与Novell、红帽和Ingres组建联盟,支持开源软件。他表示开源软件不仅与专有软件一样好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比专有软件更好用;他还表示,自从以开源解决方案取代甲骨文、微软和惠普的专有软件后,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50%的IT费用。

西姆斯说:“有太多的IT组织喜欢选择维持现状的解决方案,但时间可以证明我们的极端冒进和创新没有错。日用百货净利润能获得2%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即使削减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成本,其意义也相当重大。我们IT部门运营费用占营收的0.37%,与同行相比,我们的IT支出只占其平均支出的一半。与其他日用百货零售商相比,我们IT部门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我们节约的每一分钱都将直接降低客户的成本。”

投行Cowen Group首席信息官丹尼尔-福拉克丝(Daniel Flax)在对专有软件的呆板性及成本不满后,开始关注开源解决方案。他在不牺牲质量、性能的前提下以成本低廉的开源解决方案替代高价方案。其目标有三个:开发一种提高成本效益的新方法;强化竞争优势为股东提供最大回报;要求内部每一个Cowen IT项目至少包含移动性、软件即服务(SaaS)和开源软件这三个元素中的两个。

福拉克丝预计Ingres数据库性能与专有数据库性能一样好,但成本只有专有数据库的十分之一。他为一项重要的程控交易项目考虑了一系列数据库,经过综合考虑成本、成熟性及功能而选择了Ingres。他还关注过MySQL,但担忧Sun被甲骨文收购后MySQL的前景不明。选择商用开源解决方案,Cowen Group不用支付更新费用(权利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时需要支付的费用)、多核定价、软件许可续费,无需增加支持费用。公司能够对预算作出重大调整,投资创新性IT项目,达到Cowen和福拉克丝的目标。

澳大利亚原油与人造黄油公司Peerless Foods就自主开发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其首席信息官艾德里安-哈密尔顿(Adrian Hamilton)对管理Peerless从票据到产品分销的商业软件不满意。他关注过商业模块软件,但在其高昂成本面前退却了。随着业务不断增长,Peerless需要一个更兼容、更灵活的平台适应其现代化的生产环境、支持将来的扩张。有着类似背景的公司大都选择专有软件厂商,而Peerless则决定完全构建自己的ERP和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Ingres 被选中是因其以六分之一的价格提供最好的功能。Peerless开发人员凭借Ingres OpenROAD应用开发环境构建自己的ERP系统。哈密尔顿预计公司在许可费方面每年可节约30万-40万美元。对年营收在4亿美元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节约金额占营收的1%。

Peerless目前在考虑将其内部ERP系统作为一种开源产品或商用产品进行发布。但仍有部分高管思想僵化,认为甲骨文提供的IT技术最可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囹圄”中,失去了创新和节约金钱的自由,为提高公司利润失去了信心,并不接受开源和SaaS方案的日益强大和可靠。

Save Mart、Cowen Group和Peerless作为采用开源的开路先锋,已经展示出开源作为企业IT技术备选方案的最好一面,预计其他厂商也会纷纷效仿,采用开源技术。


开源是商业模式,而不是开源本身。开源本身是一件极其伟大的事情,也是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基石。没有开源的代码,甚至大量的商业软件产品也不会诞生。但是,开源的高尚并不等于把开源作为商业模式就是高尚和正确的。正好相反,开源在商业上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模式。如果把开源当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公司注定是走不长远的。

开源的成功典范

开源商业模式最基本的逻辑之一是将产品开放在开源社区中,通过吸引大量的免费开发者和爱好者,使自己的技术成为该领域的基石,并通过付费功能或提供云服务的方式进行商业化。这个想法很美好,也有一些似乎真实的成功案例,如 Hashicorp、MongoDB、Confluent、Elastic、Gitlab 等似乎是建立在开源之上的成功商业公司。然而,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公司,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1.构建了一个独立的软件生态体系
2.具备了商业公司的运作模式
3.主要营收来自于欧美地区
4.都在持续亏损

以 MongoDB 为例,它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型态的文档数据库,有别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SchemaLess 的数据构建方式使其非常适用于一些业务相对动态的场景,如游戏行业,使其具备了非常强大的独立生态和应用领域,作为 NoSQL 的代表产品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基础用户和开发者群体。这个背后的成功与其说是开源带来的,不如说是新的数据结构和其免费推广的策略赢得了大量开发者。当然,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是在商业化方面,其仍然深陷泥潭,暂时无法脱离亏损的境地,其他开源厂商也有着类似的问题。

事实上,像 Redhat、Suse 等基于开源软件构建发行版的商业公司反而更容易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因为他们基于的是全球开发者一起构筑的 Linux 社区。另一个案例也出现在 PostgreSQL 上,围绕着这个开源数据库有大量的商业服务公司。另一方面像 Google、Facebook、Microsoft 等大公司,他们的开源本质上并不是构建一种开源的商业模式,而是通过将部分软件开源实现其战略上更具野心的意图,如 Google 通过 Android 来延展他的搜索、视频等云服务,通过 k8s 来挑战 AWS 在云计算领域的霸主地位等等。微软则通过收购 GitHub 来获取大量的代码数据。很显然,OpenAI 就充分利用了这一部分数据。而 AWS 等云厂商则更简单,直接将开源软件拿过来进行修改后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反而比开源软件的提供公司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这也造就了《开源公司抱团取暖-讨论如何在云厂商环境下生存》,对开源的一种反噬。

云才是商业模式

其主要原因在于开源本身的行为与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两回事。要想让企业正常运转,就必须从客户那里获得收益,必须有人为你的产品与服务付费,还需要一种工业化的方式。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谈云模式和 SaaS 模式呢?因为这种方式让软件从传统的交付项目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可交付服务,能够按需按量地消费,并集成了计算和存储资源。

因此可以看到把开源软件变成服务的云计算厂商赚得盆满钵满,而开源软件本身却在吃土。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利用互联网进行软件交付的云模式,远远领先于开源软件再寻求商业功能或商业支持付费的传统商业模式。而以云的方式提供软件服务本身与开源无关,甚至也有像 aiven.io 这样基于开源软件做托管云服务的公司,他们的发展也不错。

相反,不管这个开源软件是否受到广大爱好者的欢迎,如果不能以云的方式提供托管服务,那么这种软件就注定要回到传统的 License 商业模式,无法获得规模化的收入。实际上,无论是 Mongo 还是 Elastic ,也都积极与云厂商合作,通过云托管方式获得巨大的营收。为此,他们还修改了自己的开源协议,以避免其他人拿他们的产品进行云托管。可以发现如果这个开源项目没有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的能力,那么在商业上就不容易成功。而如何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本身的设计也充满了挑战。我们可以看看 Hashicorp 在 Terraform ,Consul 以及 Vault 上的云模式的区别,就可以发现不同品类的产品实际上并不都能很好地设计出云服务模式。

真正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用户认可的云服务,未必是开源的。我们可以看到 Datadog 表现优异,要比其开源对手表现更好。同样,Snowflake 也比大量的开源数据仓库表现优异。他们甚至比传统的 License 方式的厂商表现更好。因此,要谈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是云服务模式和传统软件模式的比较,而开源商业模式实际上并不存在。

商业模式本身和开源与否并无关系。如果不能将开源的用户转化为商业客户,那么开源商业模式注定是虚无缥缈的。开源软件永存,而所谓的开源商业模式可能注定是路不通畅。开源商业模式是一个虚假的命题,而基于开源的商业公司必须要明确未来必须是云服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