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政府开源轶事
2012-10-02 14:19:02 阿炯

ODF逐渐成为国家标准文档格式
德国市州开源软件使用录
法国将使用PostgreSQL和LibreOffice
荷兰政府将使用OpenVPN-NL
法国新法案强迫 Firefox 等浏览器审查网站
法国成为首个认可联合国开源原则的政府
丹麦数字化部全面“去微软化”
法国里昂全面迁移到Linux+OnlyOffice


法国将使用PostgreSQL和LibreOffice


2012年10月上旬消息,法国正推动政府机构积极采用开源软件,微软的办公软件和甲骨文的数据库可能会将被LibreOffice和PostgreSQL所取代。法国总理Jean-Marc Ayrault致函各部长,要求各部门尽可能的采用相同的免费软件,以共享经验和减少支持费用。他还要求将省下来的钱拿出5%到10%用于开源软件开发。

法国跨部门通信和IT系统理事会在其报告 (PDF) 中列出了一些推荐的开源应用程序,如LibreOffice和PostgreSQL,邮件客户端Trustedbird 或Thunderbird,浏览器Mozilla Firefox或Google Chrome。报告还建议创建一个系统将现有的文档转换到开放文档格式。

原文链接

荷兰政府将使用OpenVPN-NL

荷兰政府于2011年11月下旬批准了在限制级机密部门(Departementaal Vertrouwelijk)使用开源VPN软件OpenVPN。荷兰政府批准使用是修改版OpenVPN-NL,源代码已经发布,人人都可使用。其主要变化是将加密核心从OpenSSL换成PolarSSL。开源的PolarSSL更小,代码更简单易读,文档更充分。荷兰安全公司Fox-IT与OpenVPN和PolarSSL团队合作完成了修改整合。

威胁互联网自由,法国新法案强迫 Firefox 等浏览器审查网站

Mozilla 基金会已于2023年8月中旬发起了一份请愿书,旨在阻止法国政府强迫 Mozilla Firefox 等浏览器审查网站。据悉法国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旨在打击网络欺诈的 SREN 法案 (“Projet de loi Visant à sécuriser et reguler l'espace numérique”),包含大约 20 项提案。其中导致此次争议的是法案的第 6 条内容,即,计划要求网络浏览器开发商阻止出现在政府提供的黑名单上的网站。而Mozilla 基金会认为法国政府此举将威胁互联网自由,“这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为其他国家政府将 Firefox 等浏览器变成审查工具提供了范本”。并警告称,这种做法打开了 "一个未知领域",可能会给专制政权提供一种运作模式,从而破坏审查规避工具的有效性。其主要论点包括:
1.浏览器级网站拦截效率低下,因为用户可以切换浏览器、使用 VPN 或代理、或者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或即时消息访问内容,从而轻松绕过它。
2.在浏览器层面封杀网站是不相称的,因为这将不属于软件公司的责任强加给了软件公司。事实上,网络浏览器不是内容的主体或传播者,而是允许用户访问他们想要的内容的工具。软件发行商无意成为网络的法官或审查员。
3.在浏览器级别屏蔽网站对民主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为广泛的监视和任意的网络审查开辟了道路。事实上,SREN 法案没有提供足够的保证来尊重对抗性程序、上诉权或内容非法性标准的定义和应用的透明度。此外,SREN 法案可以作为其他希望将其网络愿景强加于法国或外国用户的国家的典范。

"强迫浏览器创建允许在浏览器级别阻止网站的功能是一个滑坡。虽然目前只有法国考虑针对恶意软件和网络钓鱼采取这一措施,但这将开创一个先例,使浏览器在技术上有能力做任何政府想在特定司法管辖区限制或定罪的事情,直到永远。无论是在某一地区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浏览器都会被强制加入软件禁止的网站列表,而这些网站根本无法打开,这样的世界前景令人担忧,会引发严重的言论自由问题。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其开创的先例将使浏览器更难拒绝其他国家政府的此类要求。

我们认为,立法不应强制要求基于浏览器的拦截,而应侧重于改进浏览器已使用的现有机制,如安全浏览和智能屏幕等服务。法律应将重点放在制定明确而合理的时间表上,主要的网络钓鱼防护系统应根据时间表处理授权政府机构提出的合法网站收录请求。所有此类纳入请求都应基于一套严格的公开标准,仅限于网络钓鱼/诈骗网站,接受专家的独立审查,并包含司法上诉机制,以防提供商拒绝纳入请求 "。法国政府在暑假前不久向议会提交了该法案,目前该法案甚至已进入加速程序,将于2023年秋天进行投票。Mozilla 基金会呼吁互联网用户签署请愿书,以阻止法案中这一条款的通过。

法国成为首个认可联合国开源原则的政府


联合国开源联合社区(United Nations Open Source United community)于2025年5月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成为首个认可联合国开源准则(UN Open Source Principles)的国家政府。

《联合国开源准则》(UN Open Source Principles)是最近由联合国行政首长理事会数字技术网络(DTN)通过的,为促进联合国内部及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采用开源技术的一项指导方针。Open Source United 是 DTN 建立的一个实践社区,致力于在联合国各机构、基金和方案之间推进开源技术。它鼓励合作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以支持联合国任务的交付。联合国开源准则包括八项内容,为整个组织使用、开发和共享开源软件提供了一个框架:
1.默认开放:使开源成为项目的标准方法。
2.回馈:鼓励积极参与开源生态系统。
3.设计安全:将安全作为所有软件项目的首要任务。
4.促进包容性参与和社区建设:实现和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贡献。
5.可重用性设计:设计可在各种平台和生态系统之间互操作的项目。
6.提供文档:为终端用户、集成商和开发人员提供详尽的文档。
7.RISE(recognize、incentivize、support 和 empower):授权个人和社区积极参与。
8.维持和扩大:支持开发满足联合国系统及其他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解决方案。

此外,另有 19 个组织也一道加入,“凸显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系统内开源合作的支持日益增强”。目前该准则支持者总数增至 36 个。

丹麦数字化部全面“去微软化”

告别Windows和Word而将改用Linux与LibreOffice。一个重要部门完全抛弃微软生态系统,不再使用 Windows、Office 365、Teams,而是转向 Linux 与 LibreOffice 吗?——这在丹麦这不再是设想。2025年6月,丹麦数字化事务部(Ministry of Digitalization)正式宣布,将在本年秋季前彻底停用微软相关产品,并全面转向开源替代方案:操作系统改为 Linux,办公软件套件则选择 LibreOffice。这一重大决策,引发了诸多开发者的关注。

丹麦的“去微软化”行动

据了解,这项转型正是丹麦国家“数字主权(Digital Sovereignty)”战略的一部分。在接受《政治报》(Politiken)采访时,丹麦数字化事务部长 Caroline Stage 给出了原因:当前丹麦政府对少数几家国际科技公司的依赖已经到了“过高”的地步。她指出,丹麦政府长期依赖美国软件服务商,已经成为国家数字化战略中的一项潜在风险。因此,从2025年夏季开始,该部门约有一半员工将陆续换用预装 Linux 系统的电脑,办公软件改为 LibreOffice;到秋季末,将实现 100% 的系统与办公平台迁移,彻底告别微软。

数字主权:技术独立性的“关键词”

“Digital Sovereignty”(数字主权)如今正成为欧洲各国 IT 战略中的高频词。这个概念不仅仅指的是数据存储在本国服务器上或由本地团队维护,更进一步强调政府和公共机构对数字工具、信息流、系统决策逻辑拥有完全的掌控权,不被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政策、商业安排等左右。

Caroline Stage 也表示,近年来多起事件让人警觉:国际刑事法院曾因微软邮件账户问题,陷入服务中断,引发欧洲广泛担忧;更不用说当前主流 AI 模型、云计算平台、通信工具等,大多数也都掌握在欧美头部科技公司手中。因此在丹麦,不仅是数字化事务部,哥本哈根和奥胡斯这两个丹麦最大的城市也正在评估是否要逐步摆脱微软,采用更多开源或欧盟本土解决方案。Stage 还表示,希望全国范围内的政府部门“协同推进开源技术的普及”,而非各自为战。

LibreOffice 与 Linux:真能取代 Word 和 Windows 吗?

许多人在听到 LibreOffice 和 Linux 这两个名字时,第一反应可能是“功能是否够用?”、“能否和现有工作流兼容?”、“员工会不会不适应?”

对于 LibreOffice,其实它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早在2010年就由开源社区 The Document Foundation 创建,基于原 OpenOffice 项目,LibreOffice 提供了完整的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数据库和绘图工具等组件,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日常办公需求。虽然 LibreOffice 在界面、格式兼容性上仍与微软 Office 存在差距,尤其在复杂文档、宏脚本、多人协作方面不如 Microsoft Word 和 Excel 成熟,但对于大量标准化、公文类的办公应用,其实已经完全可用。尤其在政府部门这样文档格式比较规范、变化不大的场景中,LibreOffice 能以极低的许可成本满足大多数需求。

而在操作系统方面,Linux 早已在全球大量数据中心、服务器、超级计算机中广泛部署。在桌面端,随着 Ubuntu、Fedora、Debian 等发行版的持续发展和用户界面的现代化,Linux 桌面也日趋成熟。从电子政务办公角度出发,Linux 提供的安全性、自主可控性和低维护成本,也正是丹麦此番选择的核心依据。

转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也可以阶段性“回滚”

值得注意的是,丹麦政府此轮“去微软化”并非激进式推进,而是保留了灵活的调整空间。Caroline Stage 表示,如果过程中出现明显困难(如员工效率受影响、兼容性问题),可以在过渡期内临时恢复微软系统,同时继续探索其他选项。她坦言:“我想亲自带头试一试。机会来了,如果不抓住,那就太不明智了。我非常期待看看这在实际中是如何运作的。”

这一点也反映出了丹麦此次改革的态度:目标坚定,但执行过程允许回旋,主要以“逐步提高自主性”为核心——正如 Caroline Stage 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与谁竞争,这也不是一场竞赛。”不只是丹麦,“去微软化”趋势正在加速

事实上,丹麦并不是唯一一个对“去微软化”的国家。近年来,法国、德国、韩国等也纷纷推动政府机构采用开源软件:
● 法国警察局摆脱微软,将计算机系统切换到 Linux;

● 德国北部州 Schleswig-Holstein 把 3 万台 PC 从 Windows 迁移到 Linux;

● 韩国政府计划采用基于 Linux 的 Open OS 以取代 Windows 7……

在这一趋势下,丹麦数字化事务部的“去微软化”并非孤例,而是“数字独立”战略的一部分落地实践,也是一次从“数字用户”向“数字主人”的身份转变。当开源逐渐成为全球公共机构的共识,它所代表的不只是节省成本,更是一种安全、开放、可控的未来数字秩序。

早在 2021 年 11 月,德国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就宣布计划放弃使用 Office 和 Windows 等闭源微软产品,转而迁移到 LibreOffice。大约两年半后的最新消息显示州政府官员确认迁移计划仍然有效。因此到 2027 年左右,大约 3 万台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将进行迁移。继德国之后,丹麦也在考虑采取类似的举措。

丹麦现任数字事务部长卡罗琳・斯塔格・奥尔森 (Caroline Stage Olsen) 向丹麦媒体 Politiken 透露,该机构准备从下个月开始淘汰 Microsoft Office 365,转而切换到 LibreOffice。这项计划将逐步推进,首先半数员工改用 LibreOffice,如果一切顺利,所有员工将从秋季开始使用开源解决方案。奥尔森表示,此举旨在节省成本以及减少对美国软件的依赖,称数字主权是该部门的优先事项。此举也有助于应对 Windows 10 操作系统即将于今年 10 月终止支持所带来的安全问题。Stage 表示如果进展不顺利的话,还是会继续使用微软软件。

在讨论实施此类部署的潜在挑战时,奥尔森分享了她所在部门制定的明确备用计划:如果新系统最初难以实施,他们将暂时恢复到之前的设置,同时探索其他解决方案。总的来说,她对自己的决定非常坚定:“如果我们不开始,就无法更接近目标。”报道还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她的团队对此反应积极。部长还补充说,这一举措不仅仅涉及微软。相反,这是减少对少数供应商过度依赖的一步。

法国里昂全面迁移到Linux+OnlyOffice

2025年7月上旬消息,在法国里昂市,又一场“静悄悄”的数字转型正在上演:市政府办公桌上的 Windows 图标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Linux 的小企鹅;熟悉的 Word、Excel、PowerPoint 不见了,员工们开始在 OnlyOffice 里写报告、做表格;而过去开 Teams 会议时卡顿的烦恼,也被本地开源协作平台“Territoire Numérique Ouvert”(意为“开放数字领地”)所取代……

是的,你没听错——2025年的6月,法国第三大城市、第二大经济中心里昂市政府正式公布:将停止使用微软Office套件,并逐步用开源办公软件 OnlyOffice 替代;同时,系统底层将转向 Linux 操作系统和 PostgreSQL 数据库,以此减少对美国软件的依赖,正式拉开“去微软化”的序幕。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如果政府的文件、数据、协作平台,都依赖于海外公司托管,主权和安全真的还握在自己手里吗?”

“脱离微软”,用开源重塑数字基础

根据法国里昂市政府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其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推进办公系统开源替代,逐步停用微软生态系统中的各类软件和服务。这包括以下几项核心措施:
●Office 套件由 OnlyOffice 取代:后者是由Ascensio Systems SIA开发的开源办公工具,采用 GNUAGPL v.3 许可证,支持文字处理、表格、演示文稿等功能,具备多用户在线协作能力。

●系统由 Windows 迁移至 Linux:提升灵活性与可控性,同时降低授权成本。

●数据库也转向 PostgreSQL:PostgreSQL 是全球公认的最强开源关系型数据库之一,在政务、金融、电信等领域广泛应用。

●引入自建的“开放数字领地”(Territoire Numérique Ouvert)平台:集成了视频会议、文件共享、在线文档协作等功能的开源协同平台。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开放数字领地”平台。它是一套彻底本地化、由法国自主控制的政务协作系统,由里昂市政府、里昂都会区与本地信息技术联合体 SITIV联合开发。这套系统的部署依托于本地数据中心,并获得了法国国家区域凝聚力署(ANCT)2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目前已有来自9个地方政府的数千名工作人员日常使用这套系统。更重要的是,它的架构也具备跨城市、跨地区复制和共享的能力,后续任何法国地方政府或机构均可按需接入或二次开发。

里昂市政府强调,这一系列转型措施,并不只是为了节省预算或者追逐“开源”热潮,更是出于现实的许多考量。首先,可提升技术主权,不再受制于外国软件供应商的定价、政策和生态规则;其次,还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环境影响,因为开源软件对硬件资源的要求通常更低,可避免因软件更新导致的硬件淘汰,从而减少电子废物;而最重要的是,能提升数字服务的可控性与安全性——政府数据都保存在本地数据中心,可最大限度降低隐私泄露与数据滥用风险。

一场开源雪崩,正在逼近IT巨头

当然,里昂市的决定并非孤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丹麦数字化部率先宣布放弃微软系统,紧接着德国荷尔斯泰因州也决定转而使用 Linux 等开源替代品,另外哥本哈根、奥胡斯等市政机关也在同步采取行动。许多人可能会对此感到质疑:为何欧洲政府开始大规模“去微软化”?

近年来,《云法案》(Cloud Act)等美国法律不断激起欧洲对于数据主权的担忧。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有权在特定情况下要求美国企业提供其海外服务器上的数据访问权限——即便这些数据托管在法国、德国或丹麦本土的数据中心。这意味着:哪怕你的服务器不在美国,如果用的是微软 Azure 或亚马逊 AWS,理论上美国仍有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获取其中数据。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欧盟近年来持续推动“数字主权”战略,要求在本地建立可控的云基础设施,并优先采购本地软件产品。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开源工具便成为了优选。而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巨头也开始“降温安抚”。亚马逊 AWS 宣布将在欧盟内设立本地化云平台,承诺技术隔离与法律合规;微软也发布了“欧洲数据承诺”,尝试说服客户其“欧盟云平台”不会受美国司法管辖。

不过从法国、丹麦、德国等地方政府的行动来看,显然他们并不买账。作为全球市值第二的科技巨头,微软当然不会因为失去这几个城市的政府客户就元气大伤——但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现象很可能会是微软帝国“雪崩”前的一片片雪花。

更多相关信息可参考此链接

该文章最后由 阿炯 于 2025-07-03 17:02:20 更新,目前是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