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之系统管理
2009-06-08 20:59:03 Administrator

对于Linux系统来说,无论是中央处理器、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还是用户等都是文件,Linux系统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运行的核心。熟悉了其下常用的文件处理命令以后,这一讲介绍对系统和用户进行管理的命令。

df
1.作用
df命令用来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df [options]
3.主要参数
-s:对每个Names参数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
-a: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则只显示Names中的每一个目录及其中的各子目录所占的磁盘块数。
-k: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l: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i:显示inode信息而非块使用量。
-h: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系统大小,例如136KB、254MB、21GB。
-P:使用POSIX输出格式。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4.说明
df命令被广泛地用来生成文件系统的使用统计数据,它能显示系统中所有的文件系统的信息,包括总容量、可用的空闲空间、目前的安装点等。

超级权限用户使用df命令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某个分区的容量超过了100%。这是因为Linux系统为超级用户保留了10%的空间,由其单独支配。也就是说,对于超级用户而言,他所见到的硬盘容量将是110%。这样的安排对于系统管理而言是有好处的,当硬盘被使用的容量接近100%时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正常工作。
5.应用实例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非常多,包括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vfat、MSDOS等。使用df -T命令查看磁盘空间时还可以得到文件系统的信息: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reiserfs 5.2G 1.6G 3.7G 30% /
/dev/hda1 vfat 2.4G 1.6G 827M 66% /windows/C
/dev/hda5 vfat 3.0G 1.7G 1.3G 57% /windows/D
/dev/hda9 vfat 3.0G 2.4G 566M 82% /windows/E
/dev/hda10 NTFS 3.2G 573M 2.6G 18% /windows/F
/dev/hda11 vfat 1.6G 1.5G 23M 99% /windows/G

从上面除了可以看到磁盘空间的容量、使用情况外,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点等信息也一览无遗。

top
1.作用
top命令用来显示执行中的程序进程,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top [-] [d delay] [q] [c] [S] [s] [i] [n]
3.主要参数
d:指定更新的间隔,以秒计算。
q:没有任何延迟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级用户,则top命令将会以最高的优先序执行。
c:显示进程完整的路径与名称。
S: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的CPU时间累积起来。
s:安全模式。
i:不显示任何闲置(Idle)或无用(Zombie)的行程。
n:显示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top。
4.说明
top命令是Linux系统管理的一个主要命令,通过它可以获得许多信息。这里我们结合图1来说明它给出的信息。在图1中,第一行表示的项目依次为当前时间、系统启动时间、当前系统登录用户数目、平均负载。第二行显示的是所有启动的进程、目前运行的、挂起 (Sleeping)的和无用(Zombie)的进程。第三行显示的是目前CPU的使用情况,包括系统占用的比例、用户使用比例、闲置(Idle)比例。第四行显示物理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总的可以使用的内存、已用内存、空闲内存、缓冲区占用的内存。第五行显示交换分区使用情况,包括总的交换分区、使用的、空闲的和用于高速缓存的大小。第六行显示的项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详细解释。
PID(Process ID):进程标示号。
USER: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PR:进程的优先级别。
NI:进程的优先级别数值。
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值。
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值。
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值。
S:进程的状态,其中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是负数。
%CPU:该进程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该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
Command:进程启动的启动命令名称,如果这一行显示不下,进程会有一个完整的命令行。
top命令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来完成其它参数的功能。这些命令是通过快捷键启动的。

A:按年龄排列进程(最新的进程排在最前面)。
k:提示输入PID编号和信号类型,并向进程发送该信号;默认情况下发15(SIGTERM),只有在15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再指定9(SIGKILL)。
s:提示输入两次刷新的间隔秒数,0表示持续更新。
空格:立即更新显示结果。
{Space}: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默认)。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N:按照进程号排序(降)。
z:高亮显示颜色。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下次使用top指令时,使用当前的配置参数。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5.应用实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监视指定用户,缺省情况是监视所有用户的进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户的情况,在终端中按“U”键,然后输入用户名,系统就会切换为指定用户的进程运行界面,见图2所示。

free
1.作用
free命令用来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不带参数的输出数据表示已用/可用内存和以KB为单位的交换内存大小。
2.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3.主要参数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4.应用实例
free命令是用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的主要命令。和top命令相比,它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并且只占用很少的系统资源。通过-S参数可以使用free命令不间断地监视有多少内存在使用,这样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方便实时监控器。
# free -b -s5
使用这个命令后终端会连续不断地报告内存使用情况(以字节为单位),每5秒更新一次。

total    总安装内存
used    正在运行的进程当前正在使用的内存(used= total - free - buff/cache)
free    未使用的内存(free= total - used - buff/cache)
shared    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
buffers    作系统保留的内存,在进程需要时分配为缓冲区
cached    存储在 RAM 中最近使用的文件
buff/cache    Buffers + Cache
available    可用于启动新应用程序,无需交换的内存大小

为了更灵活输出结果,free 命令可以添加多个选项标志用来格式化输出。下表列出了 free 命令最有用的选项标志。

选项标志    结果
-b    以 Byte 为单位输出
-k    以 KB 为单位的输出
-m    以 MB 为单位的输出
-G    以 GB 为单位输出
-l    详细的低内存和高内存统计信息
-o    旧格式(无 -/+缓冲区/缓存行)
-t    RAM + swap
-s    多少秒更新一次
-C    更新多少次


quota
1.作用
quota命令用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和限制情况,使用权限超级用户。
2.格式
quota [-g][-u][-v][-p] 用户名 组名
3.参数
-g:显示用户所在组的磁盘使用限制。
-u:显示用户的磁盘使用限制。
-v:显示没有分配空间的文件系统的分配情况。
-p:显示简化信息。

4.应用实例
在企业应用中磁盘配额非常重要,普通用户要学会看懂自己的磁盘使用情况。要查询自己的磁盘配额可以使用下面命令(下例中用户账号是caojh):

#quota caojh
Disk quotas for user caojh(uid 502):
Filesystem blocks quota limit grace files quota limit grace
/dev/hda3 58 200000 400000 41 500 1000

以上显示ID号为502的caojh账号,文件个数设置为500~1000个,硬盘空间限制设置为200MB~400MB。一旦磁盘配额要用完时,就需要删除一些垃圾文件或向系统管理员请求追加配额。

at
1.作用
at命令用来在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只是想要让特定任务运行一次,那么此时就要用到 at 监控程序了。其类似打印进程,会把任务放到 /var/spool/at 目录中,到指定时间运行它。at 命令相当于另一个 shell,运行 at time 命令时,它发送一个个命令,可以输入任意命令或者程序。
2.格式
at [-V] [-q x] [-f file] [-m] time
3.主要参数
-V:显示标准错误输出。
-q:许多队列输出。
-f:从文件中读取作业。
-m:执行完作业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time:设定作业执行的时间。time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小时、分钟、日期和时间的偏移量组成,其中日期的格式为MM.DD.YY,MM是分钟,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为时间+偏移量,单位是minutes、hours和days。
4.应用实例
#at -f data 15:30 +2 days

上面命令表示让系统在两天后的17:30执行文件data中指明的作业。其执行流程如下

# at 2:05 tomorrow
at>/home/freeoa/do_job
at> Ctrl+D


AT Time 中的时间表示方法
-----------------------------------------------------------------------
时 间 例子 说明
-----------------------------------------------------------------------
Minute    at now + 5 minutes   任务在5分钟后运行
Hour      at now + 1 hour      任务在1小时后运行
Days      at now + 3 days      任务在3天后运行
Weeks     at now + 2 weeks     任务在两周后运行
Fixed     at midnight          任务在午夜运行
Fixed     at 10:30pm           任务在晚上10点30分

注意:linux 默认为不启动,而 ubuntu 默认为启动的。检查是否启动,用 service atd 检查语法,用 service atd status 检查 atd 的状态,用 service atd start 启动 atd 服务。

查看 at 执行的具体内容:一般位于 /var/spool/at 目录下面,用 vi 打开,在最后一部分就是你的执行程序。

参数详解
-V : 印出版本编号
-q : 使用指定的伫列 (Queue) 来储存,at 的资料是存放在所谓的 queue 中,使用者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queue,而 queue 的编号为 a, b, c... z 以及 A, B, ... Z 共 52 个
-m : 即使程序 / 指令执行完成后没有输出结果,也要寄封信给使用者
-f file : 读入预先写好的命令档。使用者不一定要使用交谈模式来输入,可以先将所有的指定先写入档案后再一次读入

网络应用
-l : 列出所有的指定 (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atq 而不用 at -l)
-d : 删除指定 (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atrm 而不用 at -d)
-v : 列出所有已经完成但尚未删除的指定

删除任务
atrm 2

三天后的下午 5 点执行 /bin/ls :
at 5pm 3 days /bin/ls

三个星期后的下午 5 点锺执行 /bin/ls :
at 5pm 2 weeks /bin/ls

明天的 17:20 执行 /bin/date :
at 17:20 tomorrow /bin/date

2019 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印出 the end of world!
at 23:59 12/31/1999 echo the end of world!


lp
1.作用
lp是打印文件的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p [-c][-d][-m][-number][-title][-p]
3.主要参数
-c:先拷贝文件再打印。
-d:打印队列文件。
-m:打印结束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number:打印份数。
-title:打印标题。
-p:设定打印的优先级别,最高为100。
4.应用实例
(1)使用lp命令打印多个文件
#lp 2 3 4
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其中2、3、4分别是文件名;“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表示这是第11个打印命令,依次打印这三个文件。
(2)设定打印优先级别
#lp lp -d LaserJet -p 90 /etc/aliases
通过添加“-p 90”,规定了打印作业的优先级为90。它将在优先级低于90的打印作业之前打印,包括没有设置优先级的作业,缺省优先级是50

useradd
1.作用
useradd命令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3.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4.说明
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账号,它和adduser命令是相同的。账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账号的密码。使用useradd命令所建立的账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5.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用户账户,并设置ID: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ID值时尽量要大于500,以免冲突。因为Linux安装后会建立一些特殊用户,一般0到499之间的值留给bin、mail这样的系统账号。

groupadd
1.作用
groupadd命令用于将新组加入系统。
2.格式
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3.主要参数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程序退出。
4.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
#groupadd -g 344 cjh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中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kill
1.作用
kill命令用来中止一个进程。
2.格式
kill [ -s signal | -p ] [ -a ] pid ...
kill -l [ signal ]
3.参数
-s:指定发送的信号。
-p:模拟发送信号。
-l:指定信号的名称列表。
pid:要中止进程的ID号。
Signal:表示信号。
4.说明
进程是Linux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Linux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系统上经常同时运行着多个进程。我们不关心这些进程究竟是如何分配的,或者是内核如何管理分配时间片的,所关心的是如何去控制这些进程,让它们能够很好地为用户服务。Linux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进程,每种进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交互进程是由一个Shell启动的进程。交互进程既可以在前台运行,也可以在后台运行。批处理进程和终端没有联系,是一个进程序列。监控进程(也称系统守护进程)时Linux系统启动时启动的进程,并在后台运行。例如,httpd是著名的 Apache服务器的监控进程(RedHat派系)。

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系统的内核发送一个系统操作信号和某个程序的进程标识号,然后系统内核就可以对进程标识号指定的进程进行操作。比如在top命令中,我们看到系统运行许多进程,有时就需要使用kill中止某些进程来提高系统资源。在讲解安装和登陆命令时,曾提到系统多个虚拟控制台的作用是当一个程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关闭这个程序。此时使用的命令就是kill,因为kill是大多数Shell内部命令可以直接调用的。运行kill指令可在信号名称和编号之间进行转换:
$ kill -l 2
INT

$ kill -l INT
2

5.应用实例
(1)强行中止(经常使用杀掉)一个进程标识号为324的进程:
#kill -9 324
(2)解除Linux系统的死锁
在Linux 中有时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程序崩溃,并且处于死锁的状态。此时一般不用重新启动计算机,只需要中止(或者说是关闭)这个有问题的程序即可。当 kill处于X-Window界面时,主要的程序(除了崩溃的程序之外)一般都已经正常启动了。此时打开一个终端,在那里中止有问题的程序。比如,如果 Mozilla浏览器程序出现了锁死的情况,可以使用kill命令来中止所有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程序。首先用top命令查处该程序的PID,然后使用kill命令停止这个程序:
#kill -SIGKILL XXX
其中,XXX是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程序的进程标识号。
(3)使用命令回收内存
我们知道内存对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回收内存可以提高系统资源。kill命令可以及时地中止一些“越轨”的程序或很长时间没有相应的程序。例如,使用top命令发现一个无用 (Zombie) 的进程,此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kill -9 XXX
其中,XXX是无用的进程标识号。
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free
此时会发现可用内存容量增加了。
(4)killall命令
Linux下还提供了一个killall命令,可以直接使用进程的名字而不是进程标识号,例如:
# killall -HUP inetd

crontab
1.作用
使用crontab命令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该配置由cron公用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该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rontab [ -u user ]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 -l | -r | -e }
3.主要参数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设定时程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r:删除目前的时程表。
-l:列出目前的时程表。
crontab 文件的格式为“M H D m d cmd”。其中,M代表分钟(0~59),H代表小时(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cmd表示要运行的程序,它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个环境变量。
4.说明
和at命令相比,crontab命令适合完成固定周期的任务。
5.应用实例
设置一个定时、定期的系统提示:
[root @www ~]#crontab -e
此时系统会打开一个vi编辑器。
如果输入以下内容: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go CS",然后存盘退出。这时在/var/spool/cron/目录下会生产一个cao的文件,内容如下: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edit the master and reinstall.
# (/tmp/crontab.2707 installed on Thu Jan 1 22:01:51 2004)
# (Cron version -- $Id: crontab.c,v 2.13 1994/01/17 03:20:37 vixie Exp $)
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play CS "

这样每个星期五17:35系统就会弹出一个终端,提醒星期六可以打打CS了!

uptime
可以通过uptime命令查看系统的平均负载 (top命令可以也可以,不过显示信息更多)

$ uptime
10:35:08 up 27 days, 19:29,  3 users,  load average: 0.11, 0.07, 0.06

执行uptime命令,可以看到 当前时间、系统运行时间以及正在登录用户数。后面是过去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的平均负载。通过man uptime看一下到底什么是平均负载:
System load averages is the average number of processes that are either in a runnable or uninterruptable state.

A process in a runnable state is either using the CPU or waiting to use the CPU. A process in uninterruptable state is waiting for some I/O access, eg waiting for disk.

Load averages are not normalized for the number of CPUs in a system, so a load average of 1 means a single CPU system is loaded all the time while on a 4 CPU system it means it was idle 75% of the time.

也就是说,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平均进程数,也就是平均活跃进程数。
1)、可运行状态:使用CPU或者正在等待使用CPU的进程所处的状态
2)、不可中断状态:进程在等待硬件设备IO等时的状态,这些进程不可打断,用kill也不能处理。

通过ps看到的状态下为D状态的进程情况说明:当一个进程向磁盘读写数据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得到磁盘回复前,它是不能被其他进程或者中断打断的,这个时候的进程就处于不可中断状态。如果此时的进程被打断了,就容易出现磁盘数据与进程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保护机制(当一个机器的D状态进程较多,通常是有一些问题的)。

想通过平均负载来看系统的繁忙情况,需要知道自己的系统有多少个CPU(可以通过top或者查看/proc/cpuinfo查看)。如果是单CPU并且平均负载是1,这说明CPU一直被占用。如果是4CPU的机器平均负载是1的话,说明CPU的75%是空闲的。如果是单CPU平均负载是4,那么说明大部分进程都是在竞争CPU并且竞争不到的。

当平均负载高于CPU数量的0.7时,就说明可能是存在问题导致高负载了,高于1的话就需要找一下问题修复了,如果更高的话可能导致响应慢等情况了。通常来说CPU的使用率和平均负载的关系如下:对于CPU 密集型进程,会单位时间使用大量 CPU,因此平均负载会较大,这种情况二者是较为一致的对于IO密集型进程,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IO,因此平均负载也会比较大,但是CPU使用率是比较低的。

time(real/user/sys)

time指令用于度量程序执行时粗略统计其运行过程中的耗时,通常会有三个值real time, user time和sys time。real是程序的实际运行时间,sys是内核态的时间,user是用户态的时间,单核情况,real大于user和sys之和。

real是从程序开始到程序执行结束时所消耗的时间,包括CPU的用时和所有延迟程序执行的因素的总和,CPU用时被划分为user和sys两块:user表示程序本身,以及它所调用的库中的子例程使用的时间;sys是由程序直接或间接调用的系统调用执行的时间。
real=cpu用时+其他因素时间
cpu用时=user+sys
所以在单核情况下:real>user+sys

在单处理器上,real值和整个CPU用时之差,也就是real-(user+sys)是所有延迟程序执行的因素的总和。在SMP上,这个值近似为real * number_of_processors-(user+sys)。这些因素包括:
•调入程序文本和数据的IO操作
•获取程序实际使用内存的IO操作
•由其它程序消耗的CPU用时
•由操作系统消耗的CPU用时

1.real time
概念:程序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用户所感受到的时间。包括当前程序CPU的用时和所有延迟程序执行的因素的耗时总和(比如其他程序耗时,等待I/O完成耗时等)。是墙上时间(wall clock time),也就是进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用的实际时间。这个时间包括其他进程使用的时间片和进程阻塞的时间(比如等待I/O完成)。

real time是由gettimeofday()中结束时间与开始时间相减得来。

2.user time
概念:程序执行过程中在用户空间(user space)中所花费的所有时间,即程序用户模式下的CPU耗时。指进程执行用户态代码(核心之外)所使用的时间。这是执行此进程所消耗的实际CPU时间,其他进程和此进程阻塞的时间并不包括在内。

即仅指当前进程,其他进程的时间和当前进程I/O阻塞的时间均不计在内。
来源:user time是由wait()或times()系统调用得来。

3.sys time
概念:程序执行过程中内核空间(kernel space)中所花费的时间,即程序在内核调用中的CPU耗时。指进程在内核态消耗的CPU时间,即在内核执行系统调用所使用的CPU时间。

仅指当前进程,程序的库代码调用仍然是在用户空间下。
来源:sys time是由wait()或times()系统调用得来。

4.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进程的实际CPU耗时

当前进程实际CPU耗时 = user time + sys time

单线程情况下real/user/sys关系
real time = 当前进程的CPU耗时 + 其他因素耗时
当前进程的CPU耗时 = user time + sys time
real time > 当前进程的CPU耗时

多核多线程情况下real/user/sys关系
此时,不同线程可以并行执行,导致user + sys的时间可能大于real的时间
当前进程的CPU耗时 = user time + sys time
real time < 当前进程的CPU耗时


pwd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pwd 是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的缩写,也就是显示目前所在目录的命令。

选项与参数:
-P:显示出确实的路径,而非使用链接 (link) 路径。

mkdir (创建新目录)
创建新的目录(make directory)。

语法:mkdir [-m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m:配置文件的权限喔!直接配置,不需要看默认权限 (umask) 的设置。
-p:帮助你直接将所需要的目录(包含上一级目录)递归创建起来。

mdir (删除空的目录)

语法:rmdir [-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p:从该目录起,一次删除多级空目录。

cp (复制拷贝文件或目录)
mv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选项与参数:
-u:若 destination 比 source 旧才升级 destination。

cd

语法: cd destination

destination : 相对文件路径或绝对文件路径

cd是Linux命令行中使用最频繁的命令之一,可以使用cd跳到存在的任意目录。

cd -
其附带的一个很好的选项:连字符(-)。在cd命令后添加连字符可以返回到先前选择的目录。


动手练习
1.联合使用kill和top命令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首先启动一个终端运行top命令,然后再启动一个终端使用kill命令。
这时利用上面介绍的kill命令来中止一些程序:
#kill SIGKILL XXX
然后再看top命令终端的变化,包括内存容量、CPU使用率、系统负载等。注意,有些进程是不能中止的,不过学习Linux命令时可以试试,看看系统有什么反应。

2.使用at和halt命令定时关机
首先设定关机时间是17:35,输入下面代码:
#at 17:35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in order) a) $SHELL b) login shell c) /bin/sh
at>halt `-i -p
at>
job 6 at 2004-01-01 17:35
此时实际上就已经进入Linux系统的Shell,并且编写一个最简单程序:halt -i -p。上面Shell中的文本结束符号表示按“Ctrl+D”组合键关闭命令,提交任务退出Shell。“Job 6 at 2004-01-01 17:35”表示系统接受第6个at命令,在“2004-01-01 17:35”时执行命令: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关闭系统后关闭电源。
3.用crontab命令实现每天定时的病毒扫描
前面已经介绍了一个简单的crontab命令操作,这里看一些更重要的操作。
(1)建立一个文件,文件名称自己设定,假设为caoproject:
#crontab -e
(2)文件内容如下:
05 09 * * * antivir
用vi编辑后存盘退出。antivir是一个查杀Linux病毒的软件,当然需要时先安装在系统中。
(3)使用crontab命令添加到任务列表中:
#crontab caoproject
这样系统内所有用户在每天的9点05分会自动进行病毒扫描。
4.用kill使修改的配置文件马上生效
Windows用户一般都知道,重要配置文件修改后往往都要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修改生效。而Linux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实时设定服务。这里以网络服务inetd为例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inetd 是一个监听守护进程,监听与提供互联网服务进程(如rlogin、telnet、ftp、rsh)进行连接的要求,并扩展所需的服务进程。默认情况下,inetd监听的这些daemon均列于/etc /inetd.conf文件中。编辑/etc/inetd.conf文件,可以改变inetd启动服务器守护进程的选项,然后驱使inetd以 SIGHUP(signal 1)向当前的inetd进程发送信号,使inetd重读该文件。这一过程由kill命令来实现。

用vi或其它编辑器修改inetd.conf后,首先使用下面命令:
#ps -ef |grep inetd
上面代码表明查询inetd.conf的进程号(PID),这里假设是1426,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 kill -1426 inetd
这样配置文件就生效了。


这一讲介绍的系统管理命令都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crontab命令和quota命令使用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做一些练习。另外使用kill命令要注意“-9“这个参数,练习时最好不要运行一些重要的程序。

该文章最后由 阿炯 于 2024-03-18 15:54:02 更新,目前是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