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政策很严,据我所知广东已经有七八家公司被断了网络。”9月3日,广东某IDC人士告诉记者。近日,中国电信内部开始了针对违规高带宽接入的专项清理,而清理对象主要是地方公司的第三方代理,矛头直指其他网络运营商、电信服务商。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中国电信要求:各省公司在收到通知之后,立即对省内高带宽接入产品情况、专线客户协议等进行清理核对,对查实确认的违规接入立即清退业务。
文件指出:原则上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之外的任何网络节点,不得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各省公司于8月15日前将自查结果上报集团。9月1日起可对其他省监督举报。
“其实这次清查主要就是针对其他运营商的违规接入。”上述IDC人士指出,由于网间结算费用相对较高,其他运营商往往会通过向第三方代理购买带宽的方式接入电信或者网通的核心网络,从而为发展自己的客户降低成本。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应对三网融合,广电和电信内部都在进行一系列的规范。”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主编包冉表示,这其实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为电信在梳理自己的管理规范。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不规范的行为已经比较普遍,电信此举如果严格执行,短期将对广电企业以及铁通等的互联网接入造成影响。
此消息未获中国电信官方证实。
网络接入潜规则
“运营商之间的线路,互相访问需要按流量付费。而通过第三方购买带宽会比自己去结算流量便宜很多。”广东一家IDC机房的负责人王培(化名)告诉记者,这是造成目前违规接入现象的根源之一。
在电信重组之前,全国有近十家“国家互联网骨干网经营单位”,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卫通以及教育网等机构。但网络铺设最广的还是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
电信重组之后,格局依旧。中国电信和兼并网通的联通垄断了大部分网络接入资源,并且国际出口带宽也主要在电信手中,联通其次。
根据原信产部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除了中电信、网通、教育网之外的互联单位,在与中电信、网通进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时,要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支付结算费用。
费用有两种结算方式,第一是在交换中心按流量计算,标准上限为:结算费用(元/月)=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第二则是各公司之间协商,由其他企业单向付费给电信和网通。
“由于上行和下行都算流量,对电信、联通之外的运营企业来说,无论是发展IDC业务,还是发展宽带用户,都需要向这两家付费。”王培表示,“比如铁通的用户访问电信的网站需要铁通付费,电信的用户访问铁通的网站仍需要铁通付费。”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网间结算的费用要远高于电信或者网通自己发展高带宽客户的费用,而且出口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的运营商发展出一些变通的做法。即通过向第三方公司购买电信、联通的带宽。“这也是所谓的‘穿透’接入。”一家提供网络架设解决方案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相当于自己做一个交换路由,把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
事实上,使用铁通或者广电网络的用户会发现,自己IP地址会经常变化。“比如这次是江苏电信,下次登录也许是联通。”上述人士表示,“这表明他们是通过第三方渠道得到了电信或者网通的带宽。”
王培认为,这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的现象。“从前的网通、电信也曾经提出过规范,但是由于体系太大,而且地方公司有业绩压力和利益诉求,所以一直没有完全禁止。”
电信全面清查
记者获悉,从8月份开始,中国电信已经开始着手对违规高带宽接入进行清查。“据我所知,广东已经有七八家公司被断了网络。”王培说。
中国电信在下发给各省级分公司的通知中表示,近年来,违规高带宽接入在部分省级公司屡有发生,给不法网络运营商、电信服务商、网络广告代理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影响国家扫黄打非的高压态势,不利于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为了净化互联网网络环境,有效遏制淫秽色情信息蔓延的传播,集团公司决定在前期“扫黄打非”专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违规高带宽接入的清理整顿力度。
“扫黄只是一个名头,真正的目的还是在抑制其他运营单位的违规接入。”王培表示,关键还是看地方的执行程度能有多严格。
中国电信在通知中要求,各省公司要按照相关要求先开展自查自纠,对省内高带宽接入产品情况、专线客户协议等进行清理核对,对查实确认的违规接入立即清退业务,并将自查自纠报告和之前与对方签署的协议向集团公司报备,不得以客户协议尚未到期或未签署相关条款为理由拖延整改。
另外,为了防止各省分公司为了自身业绩或者利益关系不严查。中国电信还提出,可以对其他省的异常流量进行举报。“集团将依据举报省提供信息、被举报省反馈用户信息等予以核查。自2010年9月1日起,一经确认,集团公司将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电信在通知中对带宽接入价格也进行了规定:参照目前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给各省批复的价格,即1G带宽年收入在300万-500万元之间,取上限确定1G带宽的月度业务收入参考值为50万元。
而记者从某网游公司运营部人士获悉,目前从电信购买质量较好的1G独享带宽一个月的价格在10万元左右。
电信明确表示:原则上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之外的任何网络节点,不得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对于违规业务,自查实之月开始,首月加倍扣减违规省级公司业务收入100万元,此后每月按100万递增扣减业务收入(第二月扣减200万元,第三月扣减300万元,以此类推)。
“单从文件来看电信的力度很大,而且目的很明确。”前述网络解决方案公司人士表示。
铁通、广电受影响
“电信此举主要针对的就是其他运营单位的穿透接入。”王培说,对于一般的带宽需求大客户如视频网站、网游公司等影响不大。“但据我所知这次行动也比较严,有可能是一刀切的,所以通过第三方公司买带宽的话可能会受牵连。”
有视频网站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是直接找电信、网通签的,因为量很大,所以我们有议价权,找中间商的话反而不优惠。”
上海一家网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公司会在主要城市设立核心机房,一般与电信、网通直接签约,所以不会受影响。但在一些小地方的服务器一般都是交由第三方公司去做的,可能会受波及。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针对电信清查的影响,铁通近日已经对客服发出通知,要求注意可能引发的用户投诉。
铁通在通知中表示,近期由于中国电信整治第三方代理出口,对全公司互联网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引发用户的大规模投诉。铁通要求各分公司客服部门“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制定预案采取措施,努力做好用户的解释安抚工作。”
另外,对广电企业而言,影响同样存在。之前已经有很多广电背景的企业进入IDC市场,但他们并不具备传输接入能力,在带宽方面非常依赖于电信和联通两家主导运营商。
而过去十年来,广电运营商更是在带宽方面受制于电信和网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深圳天威视讯从2004年开始发展宽带接入业务,深圳电信一度以不出租宽带资源的手段对其加以封杀,结果给当时的后进入者网通以可乘之机,抢下了这个大客户。
广电一直在酝酿建一张全国统一的网络。据记者了解,按照广电总局对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规划,到2015年建设规模化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达到100兆,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
不过,即使广电网络建成之后,依然绕不开和电信、联通的互通结算问题,因为仅此二家拥有国际带宽出口。歌华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之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以歌华有线为例,每月85元的宽带收入中,其中有近40%要向电信运营商交纳租用宽带出口的费用。”
王培认为,“由于广电系目前在三网融合中占据了主动,电信此举可能是未雨绸缪,为了提高未来的竞争筹码。”
不久前,三大运营商集体发布2010年上半年财报,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电信宣布把今年下半年与明年的带宽投资提高150亿,同时提高新增宽带用户目标。国泰君安电信分析师冯丹丹认为,电信这是在为三网融合做准备。
----------------------------------------------------
8月开始的电信清理宽带接入行动(详见本报9月6日报道《清理宽带接入 中国电信念紧箍咒》)已经暂时告一段落。记者获悉,目前中电信对其他运营商的态度是:尚未查到的违规接入暂时不再追究,对于已经封停的带宽如要继续接通,则必须按照正式协议价格付费。
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弱势运营商与中电信之间的正式结算价格在100万/G/月以上,而通过第三方接入则低于30万/G/月。巨大的价差是其他网络运营商普遍采用第三接入的主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本次清查行动广东省受到的影响最大。有铁通内部人士表示,广东铁通目前被中断了40%以上的网间流量,造成与电信方向的网路访问严重恶化,导致用户投诉率猛增。
对于电信的做法,某地方广电运营企业负责人认为,“电信的清理行动作为内部的管理手段,完全可以理解,外界并不能指责电信有什么不对。”但他同时提出,网络的互联互通是属于公共资源,因此结算价格不应由电信单方面制定。
清查效果
“现在广东这边已经查完了。”广东某IDC人士告诉记者。“而且电信采取了很多监管手段,来防止其他运营商继续通过第三方接入发展用户。”
记者从广东铁通内部了解到,在电信开始清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铁通宽带用户申诉达37477件,越级投诉39件,38443个用户没有缴费,有28210个用户面临退网。
根据广东铁通之前的统计,从8月12日开始,多条与中国电信方向互联网出口带宽陆续被中断,截至9月8日,已经中断3.8G,占电信方向网间流量的29%,造成与电信方向的网间质量严重恶化。
不过,作为广电系的网络运营商,深圳天威视讯方面则向记者表示,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据记者了解,目前天威视讯拥有有线宽带用户30多万,铁通在广东的宽带用户数为55万。
“其他运营商肯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电信也不可能所有的都清查到。”上述IDC人士指出,对其他运营商来说,更关键的问题是未来以低价格发展新用户的时候,必须接受电信开出的官方网间结算价格。
该人士表示,电信做了很多配套工作来完善未来的监管。首先就是对VPN(虚拟专用网)进行一定技术限制,“这是之前穿透接入的主要手段”。其次,电信还对地方公司的内部管理进行严查,“比如未来发现一次这样的问题就扣全年的奖金”。
此外,联通近期也对第三方接入的价格进行了调整,“以前联通的第三方接入价格是每G每月18万到22万,现在调整为28万与电信同一水平。”
企业博弈
据记者了解,目前其他网络运营商与电信之间的互联互通有三种方式:第一是骨干网间直联,结算价格110万/G/月;二是通过NAP点互联,带宽10G,结算价相当于100万/G/月;三是通过第三方接入,也是主要接入方式,平均单价低于30万/G/月。
记者从铁通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铁通每年支付的互联网网间带宽费用超过10亿,占数据业务收入的30%以上。事实上,这还是基于有大量第三方接入形式下的费用,如果铁通全部采用高于100万/G/月的互联价格,则宽带数据业务难以为继。
铁通方面认为,形成大量网间带宽通过第三方接入中国电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铁通在成为骨干互联单位之前已经以ISP方式接入中国电信;二是中国电信要求的互联网骨干网直联结算价格不合理,远远高于其客户和代理商的接入价格。据悉,目前铁通公司宽带用户已达700多万户,数据业务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近40%。
“电信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另有业内人士站在中电信的角度评价说,广电企业在内容播控领域,中移动在移动通信领域都有绝对的优势,宽带资源则是电信最后的堡垒。“所以电信利用网间结算做文章也是其在竞争中的筹码。”
事实上,移动与铁通合并后,通过捆绑销售已经给电信的宽带业务造成了一定威胁。比如2009年8月,中移动就在多个城市推出“充话费、送宽带”活动,客户只要到移动营业厅充值600元手机话费,并承诺月最低消费70元,就能免费使用2M不限时宽带一年,并可免去开户费。而中国电信2M宽带的包月价格一般都在100元以上。
“其他运营商的低价确实对电信造成了冲击。电信清查也是为了在竞争之中寻找平衡。”所以,上述人士猜测,最后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电信与其他运营商企业各让一步,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定价权问题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电信开始清查第三方接入之后,铁通等运营商高层就一直在与电信进行协商,虽然经过多轮接触,但目前仍然僵持在互联接入的价格问题上。
中国铁通新闻发言人郭晓昭对此回应称:“我们与电信的沟通一直在顺利的进行,并不存在什么障碍。”
“其他运营商并非不愿意直接与电信互联,但高于市场价3倍的互联价格确实有点太高了。”前述广电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造成这样价格的原因还是在于这是企业定价。在他看来,“网络的互联互通是属于公共资源,所以应该是国家定价而非企业定价。”
事实上,通过互联网交换中心互联是国际上一种重要的互联方式,但目前我国通过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交换互联的带宽仅占互联总带宽很小的比例,仅为5%左右。同时结算价格近三年来也没有大幅下调。
数据显示,目前国际互联网结算价格已经下降到15万/G/月以下。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两个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第三方接入的问题。
第一就是应扩大国家交换中心容量,使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第二就是降低企业直联价格,“每月每G降到40万左右比较合理”。
本文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