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功能变更录(202x)


本文专门用于记录Debian发行版本的较大的功能性更新记录,截止到2030年之前。
默认桌面从GNOME换为XFCE
再将默认桌面换回到Gnome
用GLIBC替代EGLIBC
不再提供 CD 格式的 ISO 镜像
放弃兼容 Linux Standard Base 标准
开始提供 Tails 安装程序
第12版将使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音频服务器
Debian 12 将采用 Ubuntu 的动态三重缓冲技术
Debian 终于完全移除 Python 2
为解决32位系统的Y2038问题-Debian 64位time_t过渡开始
默认桌面从GNOME换为XFCE
2012年8月中旬消息,Debian 7.0 “Wheezy”的默认桌面从GNOME换成了XFCE,GNOME、KDE和LXDE则作为可选的桌面环境,XFCE则是默认的桌面。

Debian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据称是GNOME容量太大,放不进一张CD。
再将默认桌面换回到Gnome
Debian在2012年宣布下一个版本Jessie的默认桌面将从Gnome换成XFCE,但该决定已于2014年9月下旬被撤销,Jessie将继续使用Gnome。原因主要是基于可访问性和systemd整合的理由作出的,Debian在2014年年初决定选择systemd作为默认的init系统。开发者称,Xfce和Mate等诸多桌面环境在systemd整合上都落后于Gnome,而KDE在可访问性上落后于Gnome。Debian 8.0 Jessie计划在2015年发布。
用GLIBC替代EGLIBC
2014年7月上旬消息,在2009年,Debian及其衍生发行版用嵌入式GLIBC(EGLIBC)取代了GNU C Library(GLIBC)。
EGLIBC是GLIBC的改良版,源代码和二进制都兼容于GLIBC。然而五年后的今天,EGLIBC已经是一个死亡的项目,所以Debian又用GLIBC替换了EGLIBC。EGLIBC死得其所,因为过去几年GLIBC的开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两大事件所致:其一是 Ulrich Drepper在2010年离开Red Hat和GLIBC加入了高盛,其二是GLIBC指导委员会2012年自行解散。这两件大事改变了团队协作和开发环境,现在的GLIBC开发是基于同行审议,代码bug很少,而EGLIBC的大部分功能都已合并到GLIBC。
不再提供 CD 格式的 ISO 镜像
2015年10月上旬消息,"debian-cd"项目负责人Stephen McIntyre今天在 Debian 邮件列表中分享了一则冗长且有趣的信息,文件对近日召开的 DebConf15 大会上的 Debian CD BoF 会议进行了摘要总结。根据文件信息,经过团队成员一致决定,自即将发布的 Debian GNU/Linux 9.0 (Stretch) 版本开始,今后 Debian GNU/Linux 系统 ISO 镜像不再生成 CD 套装形式。

Debian 是目前少数基于 Linux Kernel 内核操作系统,为每个可支持的架构提供最高 8 张 CD 的开源项目,这也意味着包含 KDE、Xfce 和 LXDE 的 CD-1 ISO 镜像同样会消失。此外在线 CD 镜像(Live CDs images)同样也会消失,唯一保留/iso-cd目录,可以网络安装ISO镜像。和用户所期望的,Debian 项目将会继续提供 DVD 和蓝光 ISO 镜像。
放弃兼容 Linux Standard Base 标准
2015年11月上旬消息,为了促进发行版之间的兼容性,Linux Standards Base(LSB)定义了一系列服务和应用级ABI标准,让第三方程序能在兼容LSB的发行版上运行。LSB第一个版本在2001年发布,它由Linux基金会的一个工作组维护,最新标准是今年6月发布的LSB 5.0。
Debian是最大的Linux发行版,开发者认为维护LSB兼容性耗费精力太多而所得好处又太少,因此宣布放弃兼容LSB,只保留init系统使用的lsb-base包和用于查询发行版身份的 lsb-release包。
开始提供 Tails 安装程序
2016年3月中旬消息,Tails是基于Debian GNU/Linux和Tor的Live操作系统,能安装在光盘、U盘和SD卡上,可以随身携带,需要时直接从光盘、U盘或SD卡启动。它让使用者可以匿名访问互联网,绕过审查,不留下任何跟踪痕迹。它的最著名用户可能是前NSA合同工Edward Snowden。但的今天的互联网,需要数字安全的不只是安全专家了。

为了方便新用户安全安装Tails,Debian开始提供Tails Installer。
As of today, the people the most needy for digital security are not computer experts. Being able to get started easily with a new tool is critical to its adoption, and even more in high-risk and stressful environments. That's why we wanted to make it faster, simpler, and more secure to install Tails for new users.
第12版将使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音频服务器
在2022年5月份的时候,Canonical 就宣布将会在最新的 Ubuntu 22.10(代号 "Kinetic Kudu")中使用 Pipewire 取代了 PulseAudio,使前者成为了 Ubuntu 的默认音频服务器,用户未来不再需要任何调整。
近日 Ubuntu 的上游 Debian 也做出了类似的改变,将推进在明年发布的 Debian 12 中将 Pipewire 设为默认音频服务器。在 9 月中旬的时候,来自 Canonical 的维护者 Jeremy Bicha 就在 Debian Bug 中提交了一个 Switch to PipeWire 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表示:Debian GNOME 11 已经将 PIpeWire 用于视频,这是 GNOME 在 Wayland 上进行远程屏幕共享时的要求。而到 2022 年底,大多数 GNOME 发行版都会启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的音频服务器。因此我建议在 Debian 12 中也这样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开发者 Jeremy Bicha 近日的提交信息显示,他通过更新 gnome-core 将 Debian 的默认的音频服务切换为 PipeWire,但目前这只影响到在 Debian 上使用 GNOME 的用户。
Ubuntu 和 Debian 先后将默认音频服务器切换到 Pipewire,也跟上了像 Fedora、openSUSE Tumbleweed、Pop!_OS 等 Linux 发行版的节奏,毕竟后面这几个发行版已经早早地在桌面上默认使用了 PipeWire。
Debian 12 将采用 Ubuntu 的动态三重缓冲技术
2022年10月上旬消息,最近与 Debian 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其中就有 Debian 将允许安装非自由固件、Debian 12 将使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音频服务器。日前又有一个与第12版本相关的好消息,那就是已经在 Ubuntu 中实现的 GNOME 三重缓冲技术现在已经合并到 Debian 12 中了。
三重缓冲(Triple Buffering)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它使用一个前置缓存和两个后置缓存,在着色完第一个后置缓冲区的数据后,立即开始处理第二个后置缓冲区。三重缓冲技术此前主要是运用于游戏领域,已成为游戏领域的 “标配” 技术,因为它没有 Vsync 等待的时间,游戏也会更加流畅。
GNOME 上所采用的三重缓冲是一种动态采用的技术,只有当 GPU 渲染性能落后时,它才会动态地启用(前一帧运行落后于计划时)。启用三重缓冲技术后,GPU 的时钟速度将获得提升,时钟速度提升又有助于性能提升,以确保桌面能够以全帧率渲染。如果前一帧没有落后于计划,则会采用传统的双重缓冲技术,以避免过度延迟。
Ubuntu 最早是在 2022 年 4 月发布的 Ubuntu 22.04 LTS 上实现了它。因此,如果你最近使用了 Ubuntu 22.04 LTS,你一定感觉到了其 GNOME 桌面的 "流畅性"。动画、手势、最小化、最大化等操作都更流畅,没有任何 "滞后" 的感觉。该功能效果十分显著,但上个月发布的 GNOME 43 由于无法将这些代码及时合并进来。因此,那些单独从源代码打包,并采用 GNOME 43 作为默认桌面环境的发行版暂时还没有这个功能(例如:Fedora)。
目前这些变化已经可以在 Debian 12 中找到,即当 Debian 12 在 2023 年发布时,应该是能够用上 GNOME 的三重缓冲技术。如果想率先尝试这个功能的话,可以按以下这些步骤安装不稳定版。也正是由于不稳定,它可能会破坏系统,因此仅建议在虚拟机上尝试。
打开/etc/apt/sources.list文件,然后用不稳定的分支更新该文件,如下所示:
deb [repository address] unstable main contrib non-free
# deb-src [repository address] unstable main contrib non-free
保存并退出,然后从终端运行以下程序: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full-upgrade
这对 Debian 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当然也希望 GNOME 上游能尽快合并这些代码,让包括 Fedora、Arch Linux 在内的发行版也能从中受益。
Debian 终于完全移除 Python 2
在2023年1月的 Bug 日志记录显示,目前 Debian 已经完全删除了与 Python 2 相关的软件包。这项工作已顺利完成,意味着 Debian 终于完全删除了 Python 2。许多开发者也感叹来之不易。
Python 2 早在 2020 年就已正式结束支持,而 Python 之父在 2018 年就宣布了这则消息。自此各大发行版和开源软件就开始着手减少对 Python 2 的依赖。比如 NumPy、Requests 和 TensorFlow 等许多知名项目在 2020 年停止支持 Python 2.x,而发行版中,先是 Fedora 33 最早完全结束对 Python 2.6 的支持 ,紧接着 Ubuntu 20.04 LTS 开始移除 Python 2,Mageia 8 也移除了对 Python 2 的依赖。在 Python 2 刚结束支持时,Debian 维护者称该发行版中仍然存在大约 3300 个与 Python 2 软件包相关的错误,以及大量为了兼容性而保留的软件包。由此可见,要从 Debian 中完全删除 Python 2 是一项大工程。所以 Debian 花费三年多才彻底完成这项工作。
为解决32位系统的Y2038问题-Debian 64位time_t过渡开始
Debian 实验版本于2024年2月为其 64 位 time_t 过渡重建软件包,以确保运行 Debian Trixie 的 32 位架构能够运行到 2038 年。Y2038的问题即2038年1月19日之后,Unix 时间将不再适合有符号的 32 位整数。
Debian 开发人员正在努力确保他们的下一个版本能够运行到 2038 年之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 32 位 ARM,但其他 32 位架构也会受到影响。64 位 time_t 过渡工作的工程量较大,涉及 1200 多个库软件包,数据类型的改变可能会导致 ABI 中断。Debian 和 Ubuntu 开发人员 Steve Langasek 称这是 Debian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跨架构 ABI 过渡。
那些对 Debian 为使其 32 位软件能够正确处理 2038 年而开展的工作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Debian Wiki找到相关信息。史蒂夫-兰加塞克(Steve Langasek)在Debian-devel-announce 列表中发布了关于正在进行的过渡工作的信息。
Debian 13"Trixie"预计会在2025年发布,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对2038年的处理。
默认桌面从GNOME换为XFCE
再将默认桌面换回到Gnome
用GLIBC替代EGLIBC
不再提供 CD 格式的 ISO 镜像
放弃兼容 Linux Standard Base 标准
开始提供 Tails 安装程序
第12版将使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音频服务器
Debian 12 将采用 Ubuntu 的动态三重缓冲技术
Debian 终于完全移除 Python 2
为解决32位系统的Y2038问题-Debian 64位time_t过渡开始
默认桌面从GNOME换为XFCE
2012年8月中旬消息,Debian 7.0 “Wheezy”的默认桌面从GNOME换成了XFCE,GNOME、KDE和LXDE则作为可选的桌面环境,XFCE则是默认的桌面。

Debian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据称是GNOME容量太大,放不进一张CD。
再将默认桌面换回到Gnome
Debian在2012年宣布下一个版本Jessie的默认桌面将从Gnome换成XFCE,但该决定已于2014年9月下旬被撤销,Jessie将继续使用Gnome。原因主要是基于可访问性和systemd整合的理由作出的,Debian在2014年年初决定选择systemd作为默认的init系统。开发者称,Xfce和Mate等诸多桌面环境在systemd整合上都落后于Gnome,而KDE在可访问性上落后于Gnome。Debian 8.0 Jessie计划在2015年发布。
用GLIBC替代EGLIBC
2014年7月上旬消息,在2009年,Debian及其衍生发行版用嵌入式GLIBC(EGLIBC)取代了GNU C Library(GLIBC)。
EGLIBC是GLIBC的改良版,源代码和二进制都兼容于GLIBC。然而五年后的今天,EGLIBC已经是一个死亡的项目,所以Debian又用GLIBC替换了EGLIBC。EGLIBC死得其所,因为过去几年GLIBC的开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两大事件所致:其一是 Ulrich Drepper在2010年离开Red Hat和GLIBC加入了高盛,其二是GLIBC指导委员会2012年自行解散。这两件大事改变了团队协作和开发环境,现在的GLIBC开发是基于同行审议,代码bug很少,而EGLIBC的大部分功能都已合并到GLIBC。
不再提供 CD 格式的 ISO 镜像
2015年10月上旬消息,"debian-cd"项目负责人Stephen McIntyre今天在 Debian 邮件列表中分享了一则冗长且有趣的信息,文件对近日召开的 DebConf15 大会上的 Debian CD BoF 会议进行了摘要总结。根据文件信息,经过团队成员一致决定,自即将发布的 Debian GNU/Linux 9.0 (Stretch) 版本开始,今后 Debian GNU/Linux 系统 ISO 镜像不再生成 CD 套装形式。

Debian 是目前少数基于 Linux Kernel 内核操作系统,为每个可支持的架构提供最高 8 张 CD 的开源项目,这也意味着包含 KDE、Xfce 和 LXDE 的 CD-1 ISO 镜像同样会消失。此外在线 CD 镜像(Live CDs images)同样也会消失,唯一保留/iso-cd目录,可以网络安装ISO镜像。和用户所期望的,Debian 项目将会继续提供 DVD 和蓝光 ISO 镜像。
放弃兼容 Linux Standard Base 标准
2015年11月上旬消息,为了促进发行版之间的兼容性,Linux Standards Base(LSB)定义了一系列服务和应用级ABI标准,让第三方程序能在兼容LSB的发行版上运行。LSB第一个版本在2001年发布,它由Linux基金会的一个工作组维护,最新标准是今年6月发布的LSB 5.0。
Debian是最大的Linux发行版,开发者认为维护LSB兼容性耗费精力太多而所得好处又太少,因此宣布放弃兼容LSB,只保留init系统使用的lsb-base包和用于查询发行版身份的 lsb-release包。
开始提供 Tails 安装程序
2016年3月中旬消息,Tails是基于Debian GNU/Linux和Tor的Live操作系统,能安装在光盘、U盘和SD卡上,可以随身携带,需要时直接从光盘、U盘或SD卡启动。它让使用者可以匿名访问互联网,绕过审查,不留下任何跟踪痕迹。它的最著名用户可能是前NSA合同工Edward Snowden。但的今天的互联网,需要数字安全的不只是安全专家了。

为了方便新用户安全安装Tails,Debian开始提供Tails Installer。
As of today, the people the most needy for digital security are not computer experts. Being able to get started easily with a new tool is critical to its adoption, and even more in high-risk and stressful environments. That's why we wanted to make it faster, simpler, and more secure to install Tails for new users.
第12版将使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音频服务器
在2022年5月份的时候,Canonical 就宣布将会在最新的 Ubuntu 22.10(代号 "Kinetic Kudu")中使用 Pipewire 取代了 PulseAudio,使前者成为了 Ubuntu 的默认音频服务器,用户未来不再需要任何调整。
近日 Ubuntu 的上游 Debian 也做出了类似的改变,将推进在明年发布的 Debian 12 中将 Pipewire 设为默认音频服务器。在 9 月中旬的时候,来自 Canonical 的维护者 Jeremy Bicha 就在 Debian Bug 中提交了一个 Switch to PipeWire 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表示:Debian GNOME 11 已经将 PIpeWire 用于视频,这是 GNOME 在 Wayland 上进行远程屏幕共享时的要求。而到 2022 年底,大多数 GNOME 发行版都会启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的音频服务器。因此我建议在 Debian 12 中也这样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开发者 Jeremy Bicha 近日的提交信息显示,他通过更新 gnome-core 将 Debian 的默认的音频服务切换为 PipeWire,但目前这只影响到在 Debian 上使用 GNOME 的用户。
Ubuntu 和 Debian 先后将默认音频服务器切换到 Pipewire,也跟上了像 Fedora、openSUSE Tumbleweed、Pop!_OS 等 Linux 发行版的节奏,毕竟后面这几个发行版已经早早地在桌面上默认使用了 PipeWire。
Debian 12 将采用 Ubuntu 的动态三重缓冲技术
2022年10月上旬消息,最近与 Debian 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其中就有 Debian 将允许安装非自由固件、Debian 12 将使用 PipeWire 作为默认音频服务器。日前又有一个与第12版本相关的好消息,那就是已经在 Ubuntu 中实现的 GNOME 三重缓冲技术现在已经合并到 Debian 12 中了。
三重缓冲(Triple Buffering)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它使用一个前置缓存和两个后置缓存,在着色完第一个后置缓冲区的数据后,立即开始处理第二个后置缓冲区。三重缓冲技术此前主要是运用于游戏领域,已成为游戏领域的 “标配” 技术,因为它没有 Vsync 等待的时间,游戏也会更加流畅。
GNOME 上所采用的三重缓冲是一种动态采用的技术,只有当 GPU 渲染性能落后时,它才会动态地启用(前一帧运行落后于计划时)。启用三重缓冲技术后,GPU 的时钟速度将获得提升,时钟速度提升又有助于性能提升,以确保桌面能够以全帧率渲染。如果前一帧没有落后于计划,则会采用传统的双重缓冲技术,以避免过度延迟。
Ubuntu 最早是在 2022 年 4 月发布的 Ubuntu 22.04 LTS 上实现了它。因此,如果你最近使用了 Ubuntu 22.04 LTS,你一定感觉到了其 GNOME 桌面的 "流畅性"。动画、手势、最小化、最大化等操作都更流畅,没有任何 "滞后" 的感觉。该功能效果十分显著,但上个月发布的 GNOME 43 由于无法将这些代码及时合并进来。因此,那些单独从源代码打包,并采用 GNOME 43 作为默认桌面环境的发行版暂时还没有这个功能(例如:Fedora)。
目前这些变化已经可以在 Debian 12 中找到,即当 Debian 12 在 2023 年发布时,应该是能够用上 GNOME 的三重缓冲技术。如果想率先尝试这个功能的话,可以按以下这些步骤安装不稳定版。也正是由于不稳定,它可能会破坏系统,因此仅建议在虚拟机上尝试。
打开/etc/apt/sources.list文件,然后用不稳定的分支更新该文件,如下所示:
deb [repository address] unstable main contrib non-free
# deb-src [repository address] unstable main contrib non-free
保存并退出,然后从终端运行以下程序: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full-upgrade
这对 Debian 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当然也希望 GNOME 上游能尽快合并这些代码,让包括 Fedora、Arch Linux 在内的发行版也能从中受益。
Debian 终于完全移除 Python 2
在2023年1月的 Bug 日志记录显示,目前 Debian 已经完全删除了与 Python 2 相关的软件包。这项工作已顺利完成,意味着 Debian 终于完全删除了 Python 2。许多开发者也感叹来之不易。
Python 2 早在 2020 年就已正式结束支持,而 Python 之父在 2018 年就宣布了这则消息。自此各大发行版和开源软件就开始着手减少对 Python 2 的依赖。比如 NumPy、Requests 和 TensorFlow 等许多知名项目在 2020 年停止支持 Python 2.x,而发行版中,先是 Fedora 33 最早完全结束对 Python 2.6 的支持 ,紧接着 Ubuntu 20.04 LTS 开始移除 Python 2,Mageia 8 也移除了对 Python 2 的依赖。在 Python 2 刚结束支持时,Debian 维护者称该发行版中仍然存在大约 3300 个与 Python 2 软件包相关的错误,以及大量为了兼容性而保留的软件包。由此可见,要从 Debian 中完全删除 Python 2 是一项大工程。所以 Debian 花费三年多才彻底完成这项工作。
为解决32位系统的Y2038问题-Debian 64位time_t过渡开始
Debian 实验版本于2024年2月为其 64 位 time_t 过渡重建软件包,以确保运行 Debian Trixie 的 32 位架构能够运行到 2038 年。Y2038的问题即2038年1月19日之后,Unix 时间将不再适合有符号的 32 位整数。
Debian 开发人员正在努力确保他们的下一个版本能够运行到 2038 年之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 32 位 ARM,但其他 32 位架构也会受到影响。64 位 time_t 过渡工作的工程量较大,涉及 1200 多个库软件包,数据类型的改变可能会导致 ABI 中断。Debian 和 Ubuntu 开发人员 Steve Langasek 称这是 Debian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跨架构 ABI 过渡。
那些对 Debian 为使其 32 位软件能够正确处理 2038 年而开展的工作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Debian Wiki找到相关信息。史蒂夫-兰加塞克(Steve Langasek)在Debian-devel-announce 列表中发布了关于正在进行的过渡工作的信息。
Debian 13"Trixie"预计会在2025年发布,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对2038年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