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即时通信领域的轶事
2011-05-15 10:11:08 阿炯

微软收购Skype旨在进军IP通信领域

微软Live团队宣布支持XMPP协议

微软正式接手Skype中国业务




微软收购Skype旨在进军IP通信领域

2010年5月中旬消息,微软和Skype宣布,微软将以85亿美元现金收购Skype,该并购交易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该交易有助于微软吸引更多互联网用户,并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缩小与谷歌之间的差距。该交易是微软迄今为止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单笔并购交易,超过2007年进行的以60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交易。

伦敦调研公司CCS Insight分析师保罗·佩斯卡托雷(Paolo Pescatore)称:“该交易将赋予微软在通信市场所必需的工具,在语音服务方面,Skype无疑是行业内的标杆,已吸引大批用户。”该并购交易同时也打破了Skype去年8月公布的IPO计划,Skype当时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称,正试图将免费的PC-to-PC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

债务

知情人士称,85亿美元的价格包括Skype的债务在内。Skype上个月曾表示,公司拥有7.75亿美元的债务,以及3000万美元的循环信用额度。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正试图扭转在线服务部门亏损局面,在截至3月底的上一季度,该部门运营亏损超过7亿美元。在网络搜索和广告市场,微软远落后于谷歌。印度电信咨询服务公司Analysys Mason India Pvt高管库纳尔·巴贾杰(Kunal Bajaj)称:“在互联网市场微软有许多业务需要完善,收购Skype能否解决所有的问题还有待观察。人们使用Skype仅仅是为了打电话,除此之外,Skype在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和状态更新更领域几无建树。”

放弃雅虎交易

2008年微软曾放弃以475亿美元收购雅虎的交易,后来与雅虎达成了搜索合作协议。微软当前通过Windows Live Messenger提供语音聊天服务,在企业市场则通过Lync平台提供相关服务。CCS Insight分析师佩斯卡托雷称,整合Skype服务可能为微软Windows Phone 7增加一些卖点。

Skype创建于2003年,其投资者包括eBay、 私募股权公司银湖(Silver Lake)和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2005年,eBay以26亿美元收购Skype。四年后,eBay又出售了Skype大部分股份。

开发付费服务

Skype最初是一家免费的在线聊天工具,目前正在开发付费服务,如群视频通话和企业帐户等。Skype竞争对手包括Google Voice和视频聊天客户端Fring。

Gartner电信分析师赖伊芙-欧罗夫·沃琳(Leif-Olof Wallin)称:“在语音产品方面,Google Talk可能与Skype最接近,但服务质量不如Skype。Google Voice则属于后来者,很难赶上Skype。”

沃琳还称:“最大的潜在营收模式就是通过广告,但这需要了解用户使用Skype的频率、如测量通话,这是很难的。”在这笔交易中,摩根大通和高盛是Skype的顾问方。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内部人士透露,微软斥巨资收购Skype旨在大举进军IP通信领域。不过这笔交易并不意味着微软改变收购战略,例如微软不会急于支付数十亿美元来收购尚未IPO的互联网公司。微软日前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这是微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笔收购。事实上,自2007年以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线广告公司aQuantive以来,微软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收购。

此外,微软早已进入即时通信领域,它早在2003年就面向企业推出了即时通信服务器,而且早已拥有Xbox Live实时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以及MSN等多项消费即时通信产品。

但熟悉这笔交易的微软内部人士表示,微软并不擅长Skype所在的领域,尤其是微软尚未找到网络用户与传统电话连接的方法。因此,微软收购 Skype从根本上是为了大举进军IP通信领域。这类似于微软2007年以60亿美元收购aQuantive,以大举进军在线广告市场的交易。

这名消息人士还透露了微软对Skype感兴趣的其它几个原因:
-用户基础:微软希望向Skype的庞大用户群体出售其它产品。Skype拥有超过6.6亿用户,包括超过1.2亿活跃用户。

-P2P视频:微软Lync拥有一对多视频会议功能,但Skype的一对一视频聊天功能则是一种更为有效和简单的视频呼吁服务。

-其它公司有意收购Skype的传闻:早在今年4月份,微软就向Skype报出了70亿美元的高价,但Skype并没有接受,因为有传闻称思科、谷歌和 Facebook都对Skype感兴趣,这迫使微软不得不在谈判中提出了限制性条款。不过消息人士透露,微软与Skype的谈判进展非常顺利,从未感受到其它潜在买家带来的威胁。

尽管移动非常重要,不过消息人士称,微软并不打算将Skype设置为Windows Phone独家服务,或者独自推出VoIP服务并与运营商决裂。也就是说,Skype在移动领域的服务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收购Skype并不意味着微软并购战略的调整。微软将继续专注于小型收购,通过小公司技术完善现有产品。不过尽管Skype表明,微软仍会在关键时刻大方出手进行收购。

微软Live团队宣布支持XMPP协议

微软在2011年12中旬对开源标准敞开了胸怀,在IE9和IE10上提供了HTML5的顽健支持,并推出所有浏览器“相同标记”的概念。现在他们正使Live Messenger开放一大步,即支持使用XMPP协议访问。


XMPP,也被称为Jabber,约在1998年成形。在2002年,IETF终于发布了一个有效的正式标准,而该标准在2004年正式通过。现在你可以在一大堆应用中找到XMPP的身影,从Gmail窗口的聊天工具栏到Adium和Digsby这样的客户端。

那么微软为何支持XMPP这个开放协议呢?也许,是为了达到简化使其与Skype和Facebook的互通实现得更好。现在,Live Messenger和Facebook的婚后生活很愉快——是的,现在Live Messenger正是Facebook上最活跃的应用。当然Skype,也做了很多与Facebook集成的工作,它们双方都支持XMPP协议。

随着Skype被微软收购并正式成为微软家族的一部分,看起来Redmond想要让所有人使用同样的通讯服务。迁移到XMPP会让微软通讯巨人的出世更为简单——即Live Messenger、Lync和Skype的合体——就像一台马力十足的大船。

猜测微软会在下一个版本的Windows Phone,也就是Tango中置入视频通话,也极有可能整合Skype。Live Messenger、Skype、Facebook全球的用户总数加起来超过十五亿。如果这些通讯工具又在Windows Phone、Windows桌面系统和Xbox上能够互通,那可真是壮观!当然,退一步说,Live Messenger支持XMPP也意味着以后即时通讯能够在几乎所有的聊天工具中互相传递。

微软正式接手Skype中国业务

TOM在线在其Tom-Skype页面发布了一份公告称:TOM在线将于2013年11月24日将中国大陆的Skype业务正式交还给微软运营;负责微软必应公关业务的万卓环球正式向媒体发送了首篇关于Skype动态的稿件。

有业内人士根据上述公关公司信息判断,微软旗下的负责MSN和必应业务的合资公司上海美斯恩或将接管Skype在华业务。但微软官方拒绝对Skype业务做更多说明,仅承认微软确实将接手Skype未来在华的运营。据悉,2012年11月7日凌晨,微软官方宣布将关闭Windows Live Messenger服务(下文将简写为中国区习惯叫法MSN)并将用户转至Skype,“但中国大陆除外”。因为Skype提供的VoIP服务并不符合工信部对基础电信服务的政策,所以自2004年起,电信行业积累丰厚的TOM一直就是Skype在华的合作伙伴。

在12月24日微软正式接手之前,很难获知关于微软如何运营Skype业务的细节,更难了解未来的Skype在华是否继续保有VoIP业务,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这个唯一的“MSN特区”即将消亡,MSN终将成为历史。

MSN衰落非一日之寒

2012年11月7日凌晨,微软正式宣布MSN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停止使用(中国以外地区),原有业务并入Skype业务之中。

据了解,市场份额的迅速流失是MSN被取代的最大原因,MSN在高峰期曾一度占有全球超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宣布关闭时,MSN服务的实际活跃用户仅为1亿多人,远低于Skype的2.8亿月度活跃用户。

据悉,过去几年微软在MSN的投入有限,软件并无太大改进,自2005年起,只推出8/2009/2011三代产品,且并无功能上的明确区别,与竞争对手相比,MSN不仅缺乏创新,在如病毒、网络诈骗等问题的治理上,微软一直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此外,用户对于MSN所提供的基本功能也多有怨言,诸如离线发送、断点续传、截图功能、群功能等具体的产品体验上,软件企业出身的微软一直无力与互联网企业竞争,长期缺乏创新和体验优化。

尽管产品并不出色,但微软却热衷于互联互通,2006年,微软MSN与雅虎通实现了互联互通,尽管互通仅仅局限于文本和联系人列表,但是这一行为仍造成了一定数量的MSN用户单方向流失,最终的结果是雅虎通跃居美国2007年即时通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除了败给雅虎通外,微软在相关业务上也是昏招频出,2010年微软宣布关闭同属MSN服务下的Spaces,至少3000万用户多年的个人记录都因微软的草率决定而不得不仓促转移,也极大的损害了微软在互联网业务的形象。

据腾讯科技了解,目前Skype在微软产品体系内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一款VoIP(网络语音电话业务)产品,还与多项微软核心业务如Xbox及office等产品打通,提供多种服务。

VoIP促成MSN中国特区

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地区长期保留MSN与Skype共存,成为MSN唯一的“特区”?MSN中国公关负责人去年曾向腾讯科技表示,MSN之所以在中国维持现状,主要原因是基于用户体验和特殊市场所作出的决定。

但微软内部人士透露,这一特殊的做法并非是对中国庞大市场的妥协,而是由于Skype所提供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将声音数字化后在IP数据网络上实时传递)业务在中国仍处于灰色地带。

Skype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能实现PC对PC的语音通信,还能通过电脑拨打手机和固定电话。通过这种方式拨打国内和国际长途,在资费、接入方便性以及私密性上都更有优势。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七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经营VoIP业务需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迄今工信部仅向中国移动(微博)、中国联通(微博)、中国电信(微博)等少数几家国内运营商和部分行业公司。

最终,Skype通过与TOM在线的合法合作进入了中国,但去年7月曾有传闻称,TOM在线与Skype签订的运营协议已于2011年底到期。尽管当时TOM在线表示其正在与Skype进行谈判。但今天看来,微软已经确定从TOM收回运营权。

MSN终将消失 Skype挑战中国市场仍艰难

在本月24日微软正式接手之前,很难获知关于微软如何运营Skype业务的细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这个唯一的“MSN特区”即将消亡,当中国区的MSN用户转移到Skype上后,运营多年的MSN终将成为历史。

但对微软来说,即使收回了Skype经营权,Skype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仍然艰难,首先是VoIP的监管问题,目前已知的消息显示,负责MSN和必应业务的上海美斯恩并未获得基础电信服务的许可,这意味着要么Skype要么放弃VoIPVoIP业务,要么重新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公司建立合资公司。

不过这一问题并不是Skype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前MSN中国负责人罗川(微博)表示,微软的僵化体制才是MSN走向消亡的另一个客观因素。据媒体报道,在“微软—MSN事业部—MSN海外总部—MSN亚太总部—MSN中国”的体系中,微软很难适应快速的互联网节奏。

而另一位前MSN中国高管在谈到这一问题时透露,MSN在中国同时受到中国法律和微软法务部门的双重管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MSN中国曾设想给用户发短信,但走了微软一圈申请后,微软法务部批下来了,但坚持要求在短信内容后面加上一个声明之类的东西,结果这个声明冗长繁杂,比短信内容都多,最终MSN中国放弃了这个规划。

据微软内部人士透露,包括必应在内的诸多业务实际上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何让Skype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这将是未来微软相关团队最大的也最艰难的挑战。

在中国内地市场,微软旗下拥有两款即时通信工具,分别是MSN和Skype,业界人士普遍预测微软将会按照全球市场的部署,将MSN在中国的用户,迁移到Skype上。

Skype亚太区主管朱德-哈康姆比曾表示:“Skype致力于向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并确认与TOM在线的合作即将结束。我们感谢过去多年中他们的合作和支持。”

Tom网公开表示,引入Skype九年来,tom-Skype积累用户已经突破1亿大关。

今年3月,微软正式宣布关闭MSN软件,并将MSN的1亿多名用户将被整合到Skype的网络中去。由于Skype在中国由合资公司运营,微软当时没有整合中国用户,而是让MSN在中国继续运营。

2011 年5月,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Skype,完成微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交易。由于Skype的用户规模更大,并且功能上也覆盖了MSN,于是微软 对这两个产品进行了整合。2007年,Skype和TOM在中国内地成立合资公司,负责为中国内地市场研发、运营中文版Skype。在TOM在线的运营 下,Skype在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突破,付费用户增长缓慢。

2011年,网络电话巨头Skype被微软收购,然而在过去的三年之中,Skype的发展势头并不理想。日前,Skype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分析了其中原因,他还表示,当年如果被谷歌收购,则Skype将会有更好的发展道路。

作出上述表态的,是Skype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塔林(Jaan-Tallinn)。他日前在牛津大学进行了一番演讲。塔林表示:“如果观察谷歌多元化进入的领域,谷歌似乎更加野心勃勃,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谷歌可能是Skype更好的家。”

Skype联合创始人:跟随微软是个错误

2011年,在互联网市场表现一直落后的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了Skype。不过最近几年,业内有声音认为,相比后来崛起的Facebook等社交网络和通讯平台,Skype的后续发展显得平淡。

塔林分析说,加盟微软旗下之后的Skype之所以发展速度变慢,是因为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和新创公司相比缺乏活力,大公司官僚化严重,因此在推出新功能时也更加缓慢。

塔林还补充说,今天Skype已经安装在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电脑上,因此要推出新功能变得比较困难,因为用户不会全部升级到最新版本,“有的Skype还运行在电视机上,你也必须保持兼容。”

塔林说,如果是一家科技业新创公司,则无需考虑旧版本兼容的问题,而Skype如今运行在一个庞大的既有基础设施上,这是无法轻易升级的。

这位联合创始人表示,微软的主要两个软件Office和Windows,与Skype相比,诞生在完全不同的计算时代,微软的产品开发在台式机、笔记本时代,而如今已经进入了移动计算的时代,人们看重的是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存储容量和上网的带宽。这是Office、Windows和Skype所面临的全新背景,而微软和Skype,眼下都已经为移动互联时代调整软件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塔林是较早退出Skype的联合创始人。2005年,eBay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Skype,当时塔林就抛售了全部股份。不过,eBay并未能够有效的整合Skype和其网上市场业务,随后决定转售给微软。塔林就职于一家名为MetaMed的医学研究公司,此外还投资了一系列新创公司,其中包括英国的餐饮连锁品牌Chilango。

实际上,谷歌和Skype之间的整合效应,不仅仅塔林看到。根据美国科技媒体报道,早在2009年,谷歌高层就动了心思,想从eBay手中收购Skype。

据透露,当年谷歌的网络电话产品“Google-Voice”正在开发当中,随着eBay转让Skype的消息开始传出,谷歌高层考虑,是否应该直接收购Skype。于是谷歌开始慎重考虑此事,并且派出了语音通话项目的负责人Wesley-Chan亲自去欧洲拜访Skype总部。

这位负责人考察Skype之后,回来对谷歌高层汇报称,Skype所使用的是落后的P2P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会消耗用户的带宽,另外和谷歌倡导的云计算不符合。据称,当时的谷歌CEO施密特同意收购Skype,但是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却不同意,最终谷歌和Skype错身而过。

错失Skype之后,谷歌在网络通话、即时通信领域先后推出“相互打架”的多个产品,后来又整合为统一的Hangouts,但是在即时通信领域内,今天的谷歌已经成为边缘化角色。




该文章最后由 阿炯 于 2024-08-05 09:25:46 更新,目前是第 2 版。